近日,廣東21個地市2024年經濟資料悉數公佈,大灣區內地9市繼續為廣東經濟挑大樑。2024年,在廣東14萬億元GDP中,9個 城 市GDP佔比近八成,達到11萬5,365億元(人民幣,下同)。大灣區內地9市去年GDP達11萬5,365億元,在廣東14萬億元GDP中佔比近八成。圖為惠州鵝城大橋。 (新華社圖片)
據南方財經報道,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香港2024年GDP預估同比上升2.5%,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2024年GDP有望跨越新的萬億臺階。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GDP總量達1.99萬億美元,經濟總量超越紐約灣區和三藩市灣區,比肩東京灣區。
四市GDP規模超萬億
從總量上看,深圳、廣州、佛山、東莞四個GDP萬億級城市,繼續為廣東經濟挑大樑。深圳以36,801.87億元GDP坐穩全國經濟第三城。 2024年,深圳實現4個「萬億」的目標: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萬億元、進出口總額4.50萬億元、社消零總額1.06萬億元、固投規模超1.01萬億元。
去年,東莞、惠州、中山規上工業也分別增長4.6%、4.2%和3.7%, 增速位列全省前列。 2024年,東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作為主導產業的電子資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4.8%,化工製造業增長8.7%,包裝印刷業增長3.6%。此外,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1%、12.7%,高於全市平均水準。
廣佛肇GDP增速放緩
但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出現卡檔。去年,廣州、佛山、肇慶GDP增速出現放緩,3個城市去年GDP同比增速分別為2.1%、 1.3%和2.2%。這些城市增速的放緩凸顯了傳統產業對經濟的掣肘。以燃油汽車為核心的廣州產業結構與圍繞泛家居展開的佛山產業結構,面臨產業週期的衝擊,與此同時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尚未成為支柱。
縱觀2024全年的經濟表現,固定資產投資收縮也是大部分城市面臨的共同挑戰。在9市中,除深圳、廣州外,其餘6市2024年固定資產投資均同比收縮。其中,惠州、珠海去年固定資產投資降幅雙位數,分別為19.40%、18.20%。
珠海力爭今年GDP增長6%
2025年,各地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投資繼續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方向。歲末年初,各城市在近段時間也陸續公佈了關於2025年的經濟預期目標和工作部署。
廣州雖尚未公佈2025年經濟發展的GDP目標,但在全市高品質發展大會上,廣州11區普遍提出了5%左右的增長目標。
2025年,東莞立下全市經濟增長5%的預期目標,支援電子資訊、裝備製造兩大優勢產業做大做強,重點依託「三大手機」等龍頭企業,帶動供應鏈企業協同升級。
根據江門市「十四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顯示,2021年至2024年,江門市GDP年平均增速5.1%、全省第4,總量位居全省第7,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7.6%、位居全省第2。在2月8日舉行江門市高品質發展大會上,江門提出力爭2025年GDP增長5.5%左右。
2025年,珠海也提出新的奮鬥目標:今年珠海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力爭「十四五」末衝刺GDP5,000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