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掘路提升效率保障民生
22/12/2016
18877
收藏
分享
協調掘路提升效率保障民生
協調掘路提升效率保障民生

澳門交通問題由來已久,除了各項公共交通服務難以滿足市民遊客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外,無休止的掘路亦是病因之一。交通事務局日前公布,明年掘路工程有近千宗,交通壓力有增無減。這無疑令今年已飽受掘路困擾的澳門市民更「擔驚受怕」。道路工程協調小組強調,當局將推行十項優化措施協調掘路,盡量減低對交通的影響。希望當局認真吸取過去幾年的經驗教訓,落實做好協調工作,贏回市民信心。

澳門發展迅速,水、電、通訊等地下渠網、管網設施無可避免要升級改造,以配合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現代化,但澳門土地狹小,人多車多,加上舊城區又多橫街窄巷,每當掘路就會「牽一髮動全身」,從街頭塞到街尾,甚至影響整個地區的交通狀況,加上明年道路工程上千宗,當局有必要從兩方面著手,減低道路施工對交通的影響。

一是提前做好規劃統籌,協調各施工單位合併施工。政府早於09年組成跨部門的道路工程協調小組,聯手工務部門、民署、水、電、電信、燃氣等公司。小組應充分發揮統籌和協調的作用,避免出現「拉鍊路」反覆開挖的現象。

二是優化掘路技術,提高工程效率。土地工務運輸局今年在新口岸區污水截流管道工程中,再度引入「盾構工法」施工,將「盾構機」在地底中推進,既不影響地面交通與設施,亦少受季節、風雨等氣候條件影響,同時減少噪音和擾動。

「盾構工法」作為一種成熟的施工工藝,在外地早已被廣泛應用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設中,本澳可增加經驗掌握技術,未來用在其他用途,如開挖隧道、共同管溝等,降低施工對路面交通的影響。

此外,當局可以嘗試將建造「共同管溝」作為地下管線鋪設的發展方向,把供電、通信、供水、天燃氣等管道集中管理。歐美發達國家早在百年前就開始採用「共同管溝」,毗鄰澳門的珠海橫琴新區亦已採用此技術,打造出一條全長33.4 公里的「日」字形環狀管廊系統,所有電線電纜、供水供氣、排污排廢、送冷送暖、光纖通信以及管網維護等等,全都集中於地下綜合管溝之中,管溝中還安裝通風設施及監控設備,方便各專業管線的後期管理和維護。

隨著社會的發展,地下管線愈來愈多,掘路幾乎是無可避免的,當局需要提前做好規劃統籌協調,減少對市民出行及道路交通的影響,同時要積極借鑒橫琴等地經驗,採用共同管道以減少管線鋪設,避免出現掘路工程長年累月「遍地開花」的局面。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