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叫的「生痱滋」,正式名稱是「慢性口腔發炎」,一般是口腔或舌頭出現了幾粒白色的潰瘍,有大有小,會很不舒服,進食時觸碰更會引起痛楚,特別若吃熱食或酸辣時就更痛得不得了!嚴重的「痱滋」甚至連講說話也會牽扯而引起疼痛。
這種慢性口腔發炎,西醫認為可能和免疫力低,或缺乏維他命等有關,中醫則認為主要是因飲食不當,傷及胃的津液,或者因為發燒感冒服食過多的西藥,傷及胃的津液,引起胃的「虛火上炎」,導致痱滋出現。所以,治療慢性口腔發炎,一定要補養胃的津液,才可以降胃的虛火。
怎樣才可以補養胃的津液呢?常用的養胃中藥有石斛、百合、白芍、生地。用黃茋、五味子補胃氣,修復生「痱滋」的傷口,再用龍骨、牡蠣鎮住胃的虛火,令它不會上炎,就可以了。以下介紹一條治療慢性口腔發炎的經驗方藥:
龍骨1兩,牡蠣1兩,黃芪1兩,石斛5錢,百合5錢,白芍5錢,生地5錢,五味子3錢,甘草2錢。
以上方藥每天一劑,可以連續服食20劑至30劑,就能改善慢性口腔發炎。但長遠來說,還需多注意飲食,以及身體整體的調養,才可以減少慢性口腔發炎復發。而因每個人的體質及病情輕重不一樣,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
香港註冊中醫師,中醫內科博士 李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