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澳門“ 1+4 ”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特區政府從多層面打造澳門成為“演藝之都”,推出多項資助計劃,重點推動澳門影視、文化展演、以文化旅遊為題的文創項目開發。去年12月,政府順利舉辦了“澳門戶外表演區預熱音樂會”,獲得觀眾及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認可。藉助此次演出,相關部門對活動人流及場地配套進行測試,為打造澳門“演藝之都”及引進世界級演出帶來良好助力。筆者認為,政府應把握機遇,大力推動本澳演藝產業建設,充分擴大演唱會經濟帶來的效益。
疫情過後,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等活動呈爆發式增長。據統計數據顯示, 2023年,本澳透過政府與民間企業舉辦的大型演出活動超過 2000項,各項藝文活動合共超過 1萬場次,幾乎每週都舉辦豐富的演出活動,參與人數接近 2000萬,而在綜合度假休閒企業的大型演出演唱會觀眾更加達到 100萬人次,產生約 11億澳門元票房和經濟價值。此外,近年本澳舉辦的演唱會數目明顯增多,吸引不少居民入場觀看,2024年第二季曾觀看音樂或舞蹈表演的本澳人口中,逾八成曾觀看本澳舉辦的演唱會。可見,澳門的演唱會經濟已形成一定規模,並且具有巨大潛力。
尤其是大眾文旅消費的需求增加,“旅遊+演出”逐漸成為出行新趨勢,不少觀眾願意“跟著演出去旅行”,觀看演出的同時亦在當地遊覽、消費。筆者建議,政府應順應這一趨勢將演藝活動與本澳旅遊資源進行有機結合,打造更多綜合性文化旅遊產品,如推出音樂文化之旅或“旅遊+演出”的套餐,吸引更多國際旅客參與。
同時,演藝產業具有較強的輻射作用,透過舉辦藝文演出活動,能夠帶動酒店、餐飲、商業、交通等一系列行業聯動發展,獲得較為可觀的經濟效益。政府應更好地發揮演藝活動的輻射作用,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費氛圍,並延伸至民生區當中,從而為社區經濟注入新活力,令中小企亦能從演唱會經濟中受惠。
筆者期望,當局能利用好現有的資源及優勢,推動本澳演藝市場蓬勃發展,為本澳“ 1+4 ”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及建設“演藝之都”添磚加瓦。
直選立法會議員 鄭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