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本澳產業規模的逐步擴大,有必要對成果進行量化和細化,以更好地分析產業發展的優勢和不足。立法會議員施家倫指出,鑑於去年當局公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統計數據納入當中,為琴澳產業融合提供重要依據,期望當局進一步研究通過收集和分析該數據,對多元產業發展的成效進行實時檢視,加大對產業支持的傾斜力度,從而制定出更契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適應琴澳產業融合需求的中長期策略。去年當局公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統計數據納入當中,為琴澳產業融合提供重要依據。 (深合區執委會提供圖片)
立法會議員施家倫期望當制定出更契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適應琴澳產業融合需求的中長期策略。 (資料圖片)
施家倫又指,在多元產業發展機遇下,本澳除了要做好自身根基,亦要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建議當局評估澳門多元產業在大灣區產業發展當中的優勢和不足之處,評估從哪些方面放大及強化本澳產業發展在大灣區中的優勢作用和競爭力。
習主席為澳發展指明方向
施家倫表示,在澳門回歸25周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蒞臨澳門並發表系列重要講話,當中提出四點希望,強調要著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澳門新階段的經濟發展作出了明確的指引和啟示。
目前,在政府、社會各界多方努力下,以及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深合區」)的融合發展下,本澳多元產業發展成效逐步顯現、規模逐步擴大。為更好促進琴澳產業協同發展,有必要定期評估當中的成效,包括去年當局公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創新性地納入深合區的統計數據,為產業發展情況提供客觀的依據,對此,應進一步對數據進行梳理、收集和分析,加大對產業支持的傾斜力度,制定更契合本地經濟發展、適應琴澳產業融合需求的中長期策略,及時調整政策方向,為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時,在對接深合區、粵港澳大灣區的進程中,亦必須評估本澳多元產業在大灣區同類產業中的競爭力,通過橫向比較,清晰瞭解本地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更大化發揮自身優勢和資源稟賦,突出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定位,提升在大灣區產業體系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