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總量來看,深圳、廣州、佛山、東莞、惠州位居全省前五,深圳領跑。(新華社圖片)
2月8日,廣東省21個地市的2024年經濟數據全部出爐,揭開了這一經濟大省在過去一年中的表現。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邁上14萬億元新台階,達到141,633.8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3.5%。儘管總量連續36年位居全國首位,但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5%)。
從經濟總量來看,深圳、廣州、佛山、東莞、惠州位居全省前五。其中,深圳和廣州作為廣東的兩大核心城市,經濟總量均超過3萬億元。2024年,深圳GDP達到36,801.87億元,同比增長5.8%,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廣州GDP為31,032.50億元,同比增長2.1%。佛山和東莞分別以13,361.90億元和12,282.15億元的GDP位居第三和第四,增速分別為1.3%和4.6%。惠州則以6,136.39億元的GDP首次突破6,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4.2%,成為廣東「第五城」。
然而,增速的分化也十分明顯。深圳、東莞、惠州等城市憑藉工業和外貿的強勁表現,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深圳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外貿進出口增長16.4%,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東莞和惠州的表現同樣亮眼,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9%和9.7%,外貿進出口分別增長8.3%和15.5%。相比之下,汕頭的增速僅為0.02%,成為全省增速最低的城市。2024年,汕頭規上工業增加值下降至595.03億元,較2023年的778.07億元大幅減少,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3.0%,社零總額與上年持平。
珠三角領跑 粵東西北增速放緩
從區域經濟格局來看,珠三角地區依然是廣東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深圳、廣州、佛山、東莞、惠州等城市不僅經濟總量位居前列,增速也普遍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深圳,憑藉其在高新技術產業和外貿領域的優勢,繼續領跑全省。東莞和惠州則通過產業升級和外貿拓展,實現了較快的經濟增長。
然而,粵東西北地區的經濟增速相對較慢。汕尾、雲浮、揭陽、清遠、中山、潮州、梅州等城市的增速雖然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但與珠三角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汕尾和雲浮的增速均為4.0%,揭陽為3.9%,清遠為3.8%,中山和潮州為3.7%,梅州為3.6%。這些城市雖然在經濟總量上不及珠三角地區,但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轉型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未來有望成為廣東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固定資產投資下降 社零總額微增
2024年,廣東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下降4.5%,顯示出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投資意願有所減弱。尤其是汕頭、茂名等城市的固定資產投資下降明顯,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地區的經濟壓力。然而,社零總額則實現了0.8%的增長,達到4.79萬億元。儘管增速較慢,但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消費市場的穩定增長為廣東經濟提供了重要支撐。
深圳、廣州等大城市的消費市場表現尤為突出。深圳的社零總額達到1.2萬億元,同比增長3.5%,廣州的社零總額為1.1萬億元,同比增長2.8%。這些城市的消費升級趨勢明顯,高端消費品和服務業的增長為社零總額的提升貢獻了重要力量。相比之下,粵東西北地區的消費市場增長較為緩慢,顯示出區域間消費能力的差異。
廣東2024年GDP總量再創新高,增速分化明顯。(新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