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表示,對鎢等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RTHK圖片)
2月4日,中國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對鎢、碲、鉍、鉬、銦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對仲鎢酸銨等25種稀有金屬產品及其技術實施出口管制。就最新出口管制的原因,商務部官網發佈的公告中提到,「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這是繼2023年對鎵、鍺、石墨,2024年對銻等實施管制後,中國在關鍵資源領域的又一次重磅動作。
上海澎湃新聞報道,鎢作為「工業牙齒」,其極高熔點(3422℃)和硬度使其成為航空航天發動機、穿甲彈、核反應堆屏蔽材料的核心原料。此次出口管制的仲鎢酸銨、氧化鎢及高純度鎢合金,直接關聯國防軍工與高端製造領域。
碲是一種稀散有色金屬,早期其應用比較局限,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碲作為硫化劑用於天然橡膠生產。直至20世紀50年代後期,碲成為一種具有工業實用價值的元素。碲及其化合物應用廣泛,近年來,碲化鎘(CdTe)是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其光電轉換效率可達22%。此外,碲在紅外探測器和半導體襯底中的應用使其成為新能源與信息技術的重要支撐。
重要戰略資源
鉍則是全球公認的一種相對安全的「綠色」金屬元素。作為一種重金屬,鉍的毒性非常低,也是一種密度較大的致密材料,且也是為數不多的冷脹熱縮材料,鉍及其化合物還具有良好的光和光電響應等。因具有一系列優良特性,鉍被廣泛使用,近年來在催化、太陽能電池、3D打印、柔性穿戴、診療一體化等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也逐漸嶄露頭角。例如,鍺酸鉍(BGO)晶體是高端醫療CT設備和粒子探測器的核心部件,而三苯基鉍等化合物在有機合成催化劑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鉬是一種稀有金屬,作為不可再生的重要戰略資源,鉬在自然條件下沒有金屬形態存在,主要以輝鉬礦的形式分布在自然界中。鉬以其獨特的性能廣泛應用於鋼鐵冶金、農用化肥、電氣化工和航天等領域。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鉬的應用領域已進一步拓展到超級合金、軍工等領域,戰略性地位不斷提升。例如,高純度鉬粉是導彈發動機噴管、核燃料包殼等高溫部件的必需材料;鉬靶材是半導體製造過程中的關鍵材料之一。
工業升級「潤滑劑」
銦,也被中國、歐盟、美國和日本等先後列為關鍵礦產。當前,銦的終端產品主要包括銦錫氧化物(ITO)靶材、光伏薄膜、電腦芯片、半導體材料、焊料及合金等,其中ITO靶材的市場佔比最大,可佔全球銦消費量的70%。此外,目前尚不存在能夠在上述領域替代銦的其他金屬。因此,銦是當今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不可替代的原材料之一,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
上述這些金屬的共性在於,它們既是傳統工業升級的「潤滑劑」,又是新能源、半導體、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力的「催化劑」,其戰略地位堪比「21世紀的石油」。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對鎢等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應詢答記者問時表示,對鎢等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的鎢等相關物項生產國和出口國,長期以來,堅定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根據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需要,依法對特定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此次增列相關物項,體現了統籌發展和安全的管制理念,有利於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有利於更好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有利於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出口符合相關規定的,將予以許可。
商務部宣布對鎢、碲、鉍等金屬礦產進行出口管制。(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