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認為,鴻海可能是比本田更合適的買家。(網絡圖片)
日媒報道,本田與日產汽車進行業務整合討論,本田已提議收購日產的股份,並將其作為子公司,希望佔據經營主導地位,但由於遭到日產的強烈反對,預計要實現這一目標將十分困難。
日本第二、第三大車廠本田和日產去年底宣布磋商經營合併,外電引述消息指,日產周三將舉行董事會,屆時可能會拒絕本田的收購要約方案,或令兩者合併談判破裂。日產和本田回應查詢時稱,雙方正按時間表,於2月中旬公布交易框架計劃,在此之前,談判仍會繼續。
合併暗湧下,日產、本田目前日股股價齊造好,本田股價升近3%,日產股價齊升近2%。本田市值達7.5萬億日圓,接近日產市值的五倍。
傳本田提出新方案
消息人士透露,本田曾提議在2/1前將日產收為子公司,但日產因將失去經營主動權而強烈反對該提議,合併談判本身也有可能失敗。日本讀賣報道,日產汽車高層周二表示,「幾乎不可能滿足兩家公司股東都能接受的條件,已經不可能了」
按原有諒解備忘錄,本田和日產目標2025年6月達成協議,擬建立新控股公司以容納兩家公司,並會在2026年8月底前完成控股公司上市,原先的兩家上市公司會隨新公司上市而除牌。
以銷量計,本田、日產若成功合併,將成為全球第三大車廠,僅次於豐田和福士汽車。不過,近期傳出本田提出新方案,由原先在新控股公司下的較平等地位,轉為提議將日產納為子公司。有報道指,若雙方未能在合併取得共識,本田、日產仍會將繼續合併談判前的其他合作,包括在軟件和電動汽車方面的合作。
合併失敗衝擊大
日產近年表現不濟,在美國、中國市場雙雙失利,公司去年11月宣布裁員9,000人,並將工廠產能降20%。若合併失敗,日產的貸款融資能力、員工信心,或受更大衝擊。
日產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希望這筆交易不會失敗,但業務整合將會很困難,而本田相關方面也說,日產的緊迫感還不夠,本田沒有時間和餘地繼續處理這問題。
本田社長三部敏宏在去年12月時也說,除非本田和日產能作為2家獨立的公司運作,否則業務整合討論不會取得成果。
日產作為最大股東的三菱汽車,也正在考慮加入合併談判,但目前傾向維持上市,三菱在財報發布會上表示,一旦本田與日產的談判結果明朗,它將決定自己將扮演多大的角色。
賣給鴻海更合適?
讀賣新聞引述日本伊藤忠綜合研究所早前曾提出觀點認為,如果需要出手救援陷入經營危機的日產汽車,其實鴻海比本田更適合,因為現在日產最需要的不是擴大生產規模,而是開發新產品的速度,這點鴻海明顯更有優勢。
伊藤忠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深尾三四郎稱,「日產需要外部力量的幫助,但要由本田出手救起來很難,想要在電動車及軟體定義汽車(SDV)競爭下去已經來不及了。日產現在需要的是速度,不是規模。就像鴻海改造了陷入財務危機的夏普一樣,鴻海才是能駕馭速度的企業。」
本田與日產汽車的合併傳出卡關。(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