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發局表示,去年上半年已有大約五成旅客在香港過夜, 約有3.2萬人,超過2018年最高峰的45%。(香港電台圖片)
春節旅客訪港數字上升。香港特區旅發局總幹事程鼎一昨(3)日表示,從年廿九至初五(1月28日至2月2日)期間,約有107萬名旅客來港,較去年同期增長3%,當中,非內地旅客增長17%,認為數字相當理想。他指今年春節期間,內地的本地旅遊市場非常活躍,而日本等其他國家也吸引了大量外國遊客。
程鼎一認為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香港表現已相當出色,尤其是非內地旅客數量較去年春節增加17%,是個好消息。此外,上(1)月訪港旅客約為470萬人次,按年增24%,其中非內地旅客增加20%, 形容數字鼓舞。他又說,去年東南亞如菲律賓旅客增幅顯著,但部分地區如日本訪港旅客數字仍較弱,估計因每個地方經濟情況不同。程鼎一分析指, 過去幾個月, 由於航運力上升, 令機票價格下調, 吸引更多人來港。
去年上半年過夜旅客較疫前多
他又指, 至去年年中, 已有大約五成旅客在香港過夜, 約有3.2萬人,超過2018年最高峰的45%, 過夜旅客平均在港逗留3.2日, 反映旅客在香港有不錯的體驗.。他又認為,全球消費力弱,但強調購物並非最重要因素,會著重飲食和體驗。不過他指因為網購方便和價格便宜,內地旅客消費模式已有所變化。對於應否引入消費稅,他表示香港長期以來並未徵收此類稅項,因此需慎重考慮、從長計議。
他又以賽馬旅遊為例,建議馬會與政府合作推廣,認為在周三和周六安排旅客入場觀賽,相信具吸引力。對於遊艇旅遊和海島旅遊,他認為香港具備潛力,但由於遊艇旅遊涉較大投資和跨境協調,因此需要時間逐步推進。
一兩次活動效果難評估成效
至於盛事安排和資助,程鼎一強調,不能僅憑一兩次活動效果來評估其成效。他提到香港過去一些著名的活動,如農曆新年花車巡遊和大坑舞火龍,都是經過長年累月而建立。他認為,增加資助對於願意舉辦活動的人士來說無疑是好事,但並非每次活動都能取得巨大成功,強調香港要成為盛事之都,這些投資是必要的。
年廿九至初五期間,約有107萬名旅客來港,較去年同期增長3%。圖為大批市民和遊客在維港兩岸欣賞農曆新年煙花匯演。(港府新聞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