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天半的政協第十三屆廣東省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今(17)日上午閉幕。會議期間,全體澳區委員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農文旅深度融合等議題積極建言獻策,協商議政。其中,澳區委員李居仁尤為關注珠澳跨境工業區的發展方向及產業配套,他提案將珠澳跨工區珠海園區打造為與深合區錯位發展的珠澳合作平台。澳區委員李居仁提案將珠澳跨工區珠海園區打造為與深合區錯位發展的珠澳合作平台。 (資料圖片)
澳區委員李居仁指出,珠澳跨境工業區於2003年12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分為澳門園區(11萬平方米)、珠海園區(29萬平方米)。珠海園區自設立以來,肩負著「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特殊使命。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園區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和問題。
跨工區現時發展明顯滯後
首先,珠海園區相關監管政策已近20年未進行調整,無法匹配新興產業需求,難以吸引和培育優質產業。澳門企業普遍反映珠海園區政策滯後、缺少生活性配套服務設施、無「一般納稅人」資格,影響了澳門企業、澳門青年在園區發展、創業。其次,因疫情防控需要,園區專用口岸通關時間由24小時臨時調整為每日7時至24時,至今仍未恢復,在一定程度上減弱園區發展的競爭力,不利於澳門企業投資發展。除此之外,珠海園區單牌車無法享受澳車北上的通行範圍,即使車輛同時具備「澳車北上」資格和園區單牌車配額,也必須「舍近取遠」(車輛必須返回澳門再從港珠澳大橋口岸進入珠海),與「進一步便利粵澳互聯互通」的願景相違背。
冀推動珠海園區蝶變重生李居仁建議儘快恢復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24小時通關業務,滿足小微企業和青年創業者開展跨境業務,促進創新創業。 (觀海融媒圖片)
為把珠澳跨工區珠海園區打造成與橫琴深合區錯位發展的珠澳合作平台,李居仁建議向上爭取以下政策,推動珠海園區蝶變重生:一是支援在區內建設商業配套服務設施;進一步明確港澳品牌或已在港澳註冊上市的食品、保健品等產品允許在園區研發、生產;允許企業辦理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登記;進一步支持保稅研發業務,爭取「據實核銷」政策。
二是建議儘快恢復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24小時通關業務。實際上,區內許多企業需要靈活的通關時間以應對不同的生產和物流需求,24小時通關的便捷環境更有利於滿足小微企業和青年創業者開展跨境業務,促進創新創業。為此,建議珠澳兩地政府考慮儘快恢復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24小時通關時間,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建議將「澳車北上」政策及珠澳跨工區珠海園區單牌車政策納入一體化實行。根據「澳車北上」政策,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是「澳車」入出內地的唯一指定通道。根據珠澳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單牌車政策,澳門單牌車不能駛出園區。建議將「澳車北上」政策與珠海園區單牌車政策納入一體化實行,允許珠海園區符合條件的澳門單牌車車主在獲得「澳車北上」資格後,可以通過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直接進入珠海市區乃至廣東省。這能夠更加便利澳門企業、澳門青年等到珠海園區乃至珠海市、大灣區工作生活,有利於進一步深化珠澳、粵澳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