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大學和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聯合舉辦的「面向碳中和的大灣區海洋綜合治理與可持續藍色經濟高級別論壇」近日於澳大舉行。多名來自海洋各領域的頂尖專家和業界代表重點探討了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綜合治理和可持續藍色經濟的發展方向,聚焦「走向碳中和」和中國「雙碳」戰略與藍色經濟轉型間的協同效應,並關注大灣區的未來發展藍圖。
大灣區碳中和及可持續藍色經濟論壇在澳大舉行。 (澳大提供圖片)
開幕式上,澳大校長宋永華強調海洋對澳門的重要性,指出海洋資源可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持。他又指,澳大於2022年成立海洋科學及技術系,一直致力於海洋科學研究並將其列為科研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積極推動海內外科研機構間在大灣區海洋科學研究的合作。未來,大學將繼續培養海洋領域的專才,為大灣區的海洋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為大灣區未來海洋發展提供建議
是次論壇包括特邀報告、戰略對話等環節。專家和業界代表圍繞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碳中和路徑、海洋綜合治理經驗和挑戰、海洋數字化技術、藍色金融、低碳經濟、海洋可再生能源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面向碳中和的大灣區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與轉型、大灣區海洋綜合治理的經驗與挑戰等主題也受到重點關注。論壇旨在凝練共識、提出創新發展策略、提升治理能力,促進大灣區海洋經濟的可持續藍色轉型,推動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並為大灣區的未來海洋發展提供重要指引和政策建議。
出席論壇的嘉賓還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二級調研員彭向陽,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委員鄭冠偉,中國科學院院士戴民漢、蘇紀蘭、陳大可,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及港澳海洋研究中心主任甘劍平,英國國家社會科學院院士關大博,新加坡亞洲公益創投網路氣候行動平台副總監楊松穎,香港綠色發展研究院碳金融中心主任王翊鶴,澳大科技學院院長須成忠,澳大區域海洋研究中心代主任徐杰、特聘教授阮家榮和副教授陸萬海等。
海洋永續開發是國家發展戰略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是中國歷史最長、層次最高、成果最多、影響最大的環境與發展中外高層對話合作機制。自1992年成立以來,以直通車、國際性、綜合性三大獨有特點,在中國和世界環境與發展領域中獨樹一格。海洋的永續開發不僅是聯合國及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更是中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戰略任務。自2009年起,該會將海洋議題納入政策建議研究範圍,並高度重視海洋治理在中國環境與發展中的重要角色。迄今為止,該會已完成五期六個項目的海洋治理相關研究,過百位中外專家參與其中,提出了多項前瞻性政策建議,助力國家和區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