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以「濕」命名,除了反映它的皮膚徵狀有滲出(水液或血)的傾向外,亦提示了一個重要關鍵:「濕邪」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當然,濕疹其實關乎很多因素,其中一個主要的是環境因素。澳、港處於濕度長年偏高的嶺南地區,即使冬天入夜後也常見相對濕度高達百分之九十!加上有部分人士在飲食上嗜吃辛辣、生冷、凍飲等,更容易形成濕邪。由於濕性黏滯,所以濕疹的病情常遷延不愈,反覆發作,難以根治。
以西醫來說,常會處方外用類固醇藥膏予濕疹病人,但談不上根治,復發率亦高,長期使用更會產生多種副作用。所以,治療上首先應以中藥內服為主,輔以皮膚局部用藥,即使是一些簡單的沖涼方法如片糖或芫荽等,只要用對了方法,都可以對濕疹的改善有幫助。
已經患有濕疹的病人,除了服藥,日常生活上的保健和護理也十分重要,尤其應盡可能避免誘發身體敏感反應的因素,重點包括:忌食發物包括蝦蟹,牛羊肉,豆製品,竹笋,堅果等;忌用熱水洗澡;忌用碱水、肥皂或化妝品類等化學物質,應以清水輕洗皮膚,乾燥者則外塗潤膚膏;避免過度精神緊張及疲勞,因壓力在中醫來說稱為「七情內傷」,會擾動氣機或導致氣滯,繼而引起皮膚痕癢;避免搔抓摩擦患處;避免接觸一般致敏因素如花粉、塵蟎、日光、動物毛皮等。
香港註冊中醫師,中醫內科博士 李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