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的發展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佈局中的重要一環,而本澳文化產業規模在整體上呈穩步發展趨勢,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期間,對澳門經濟貢獻增加值總額,每年的增長率均至少6%以上。然而,本澳引入的國際大型表演多以外地團隊為主,澳門演員難以參與;而近年較多舉辦的演唱會,雖吸引不少本澳居民及外地遊客觀賞,卻沒有帶動本澳其他藝術表演方面的發展,有意見呼籲當局應重視本地演藝人才發展,並培育本地演藝文化產業。去年政府及民間企業舉辦的大型演出逾2,000項,各項藝文活動逾10,000場次,參與人次近2,000萬,顯示澳門具有文化消費的觀眾市場。圖為大三巴音樂會。 (新聞局圖片)
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早前公布,去(2023)年,政府及民間企業舉辦的大型演出逾2,000項,各項藝文活動逾10,000場次,參與人次近2,000萬,綜合度假休閒企業大型演唱會等活動觀眾達100萬人次,產生約11億票房的經濟價值,顯示澳門具有文化消費的觀眾市場。
今年演唱會票房或達數十億元
今年數據同樣亮眼,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澳門的入境旅客約1,672.9萬人次,日均近9.2萬(91,918)人次,較2023年同期上升43.6%,並恢復至2019年同期82.5%水準。國際旅客方面,今年上半年,訪澳國際旅客近117萬人次,同比上升146.4%,恢復至2019年同期67.2%水準。數據反映,旅客來澳旅遊及消費意慾持續上升,澳門旅遊業發展態勢良好。今年首季來澳觀看演出或賽事的旅客人均消費按年增一點一倍至逾5,800元。假設今年其他季度,觀看演出或賽事的旅客人均消費維持首季水準,六家綜合休閒企業的演唱會活動續吸引百萬人次入場,即產生數十億元的經濟價值,帳面數據可觀,這些亮麗數字亦顯示出澳門具有文化消費的觀眾市場。
澳門中西文化匯聚盡顯活力創意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元素結合的城市,文化藝術互動交流火熱。圖為葡韻嘉年華。(新聞局圖片)
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元素結合的城市,因此與不同產業融合創新,讓澳門原有的文化資源,轉化為IP品牌或商業項目,是值得研究的發展方向。自2023年特區政府與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建立「一基地」聯合工作委員會的機制以來,澳門與內地加強推進開展多項活動,不斷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今年的聯委會會議中,進一步提出支持澳門打造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中轉地。
此外,特區政府近年不斷透過資助計劃,推廣澳門以及具澳門特色的娛樂、綜藝和影視作品,促進本地影視界及關聯行業的發展。透過資助計劃,吸引外地影視團隊到澳門取景,促進「影視+文旅」發展。擴大區域性交流合作,把握深合區的機遇,將文化品牌、活動及表演等帶入深合區、大灣區和其他省市。可見特區政府為建設「演藝之都」,不斷優化原先既有項目的內容及配套安排,聯動各大休閒企業,擴大演藝盛事品牌效益。
打造「演藝之都」是澳門「1+4」經濟多元發展的一項重要策略。然而,任何行業或產業的發展均離不開充分的人才儲備。如何評估人才的需求並在人才培養、引進及專業進修上建立系統性的機制,以支持「演藝之都」的可持續發展。立法會議員李良汪表示,特區政府於2014年透過行政法規,將藝術納入幼兒至高中階段的學習領域。近年本澳不少高中畢業生,在升學選修時亦會選擇與藝術相關的學科修讀。
根據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資料顯示, 2022/2023學年,正規教育高中畢業生選擇修讀高等專科學位或學士學位的首5個學科當中,藝術與人文相關學科排行第3位,佔13.6%。可見藝術相關範疇在學生的學習階段,以至發展路向的規劃中均受到青睞,加上當局近年積極推動相關工作,理應是本澳未來職涯規劃當中一個重要的發展領域。
不少本地劇團舉步維艱
然而,有本地藝術從業者指出,由於澳門的發展空間不足,實際上難以留住人才。以劇團表演為例,由於本澳可使用的表演場地有限,不少劇場目前主要集中於澳門文化中心的場地演出,導致經常因「撞期」而無法在預計期間舉行;加上場地使用費、演員,以及台前幕後不同崗位工作人員的薪酬等均為剛性開支,據業內人士統計,每月最少需有20場表演才能真正「養活」一個劇團,但本地不少劇團目前仍處於發展階段,演出經驗與知名度仍需累積,票房收入不足以支撐劇團營運。
加上不少在外地修讀藝術相關學科的本澳學生,畢業後會選擇留在當地,或在其他地方尋求發展空間,令澳門藝術相關行業一直未能有效拓展。此外,儘管本澳有引入國際大型表演,但由於以外地團隊為主,澳門的演員難以參與;而近年較多舉辦的演唱會,雖吸引不少本澳居民及外地遊客觀賞,卻沒有帶動本澳其他藝術表演方面的發展。立法會議員李良汪促請當局重視本地演藝人才發展,並培育本地演藝文化產業發展。 (資料圖片)
李良汪強調,澳門演藝事業迅速發展,但這些卻離不開人才的支撐。要貫徹落實「演藝之都」發展方針,除了引入國際知名演藝作品來澳上演,以及舉辦、參加更多文化交流活動,搭建交流平台,豐富澳門中西文化內涵和文旅體驗,更需從政策上加大力度,增加資源投入,推動本澳不同類型的文化藝術共同進步,並應透過有效措施,讓本地文化藝術從業者參與到各項國際交流活動當中,以培育具本澳特色的藝文產業健康成長,協同打造澳門成為「演藝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