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當局推出了多項政策措施,涵蓋文化遺產保護、文創產業發展及中葡文化交流等領域,但有部分側重於追求短期成果,忽略了對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尤其有部分活動注重吸引遊客,本地居民難以融入其中,未能充分彰顯文化對城市發展及社區凝聚的重要作用。
澳門的國際文化活動數量不斷增加,但其受眾多為外來遊客或官方機構,無法有效與本地文化相結合。這種“外強內弱”的文化發展模式,使澳門的本地文化逐漸被邊緣化。而許多傳統文化項目在推廣過程中缺乏創新形式,較難吸引年輕一代的關注,導致文化傳承出現斷層的隱憂。
筆者認為,文化政策應更貼近居民需求,並以社區為單位深入推廣文化活動。例如,政府應加大力度支持民間社團舉辦文化類活動,讓本地居民尤其青年擁有更多了解本土文化的機會;同時,賦予創作者更大的自主權,避免活動流於形式。並在推動國際化發展的同時,注重融入本土元素,打造更具澳門特色的文化品牌,從而提升文化的獨特性和影響力。
文化工作不僅要“面向世界”,更要“扎根本土”。唯有實現政策的根本落實,並在國際與本地之間找到平衡,才能令澳門在文化領域取得更長遠且深刻的發展,為城市持續注入活力。
民眾青年會建議打造更具澳門特色的文化品牌,從而提升文化的獨特性和影響力。 (資料圖片)
民眾青年會副理事長 談兆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