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大學發現虛假學歷的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這不僅影響了學校的聲譽,也對學生及社會帶來了潛在的風險。學生在申請入學或工作時,需提交其學歷證明文件,包括學位證書、成績單等。這些文件通常需要經過公證或認證,以證明其真實性。如為相同城巿,或兩地聯繫緊密,亦可能會豁免相關認證手續。同時,教育機構也能主動聯繫發證機構(如學校或教育部門)進行進一步確認。
然而,似乎現時內地及港澳高校仍未有緊密的聯繫的機制,以確認各地的學歷文書真偽,因此令不法之徒及想走捷徑的學生有鑽空子的地方,讓該批學生能正式入校上課多月後才被發現。因此,教育部門及高校應制定更為嚴格的防範機制,避免疏漏,及早發現問題,同時也可避免政府及高校的資源浪費。
在有效防止虛假學歷上,教育部門及高校需要增強對學歷證明的認識與重視。在招生宣傳中應強調對學歷證明的要求;其次,建立與其他國家及地區教育機構的合作關係,促進信息互聯,這樣可以更快速地獲取和核實學歷信息,降低假證書的風險。另外,在招生過程中可能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來驗證學歷及澳門逗留許可的手續,如不及早防範,同樣也浪費學校及相關部門的資源。
在學歷認證方面,內地及港澳的教育機構可建立更為具體的互通機制,例如開發學歷查詢平台,促進各地政府及教育機構的信息交流。這樣不僅能提高查詢的效率,還能在發現問題後迅速採取行動,保障教育體系的健康運行。同時,政府和高校應加強對學歷的認證監管,建立健全的查證機制,確保學歷學術的真實性,維護教育的公正性和社會的公平性。
虛假學歷這種現象不僅影響個人,還對社會和學術界造成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除對教育體系的信任下降,如若讓持虛假學歷的人將來獲得職位或權力時,會影響整個教育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澳門匯智社理事長 黃慧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