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務局昨(6)日向城規會介紹新一份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整治計劃區域內共規劃有44幅地段,總用地面積維持不變,為23.8萬平方米,預計居住人口由原本的2.7萬人調低至1.3萬人。土地工務局指相關規劃是承接2010年公布的《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現有關規劃已進行優化,包括青洲山保育面積增大逾兩倍、綠化面積增加、人口密度降低,進一步優化居住環境,期望透過重新規劃,將青洲打造成一個環山傍水的宜人新社區。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規劃範圍的土地面積約23.8 萬平方米。 (工務局圖片)
青洲都市化整治規劃產業規劃分布圖。(工務局圖片)
根據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2024)資料顯示,因應城市發展,以城市總體規劃為依據,配合《土地法》、《文化遺產保護法》的施行,青洲山周邊區域規劃在過往基礎上優化。規劃區北至青洲河邊馬路,南至筷子基北灣,西至跨境工業區,東至青洲新馬路及青洲大馬路。其中,居住用地26幅,佔比21.68%,區內北部將新增康體及市政設施、南部設置商業、文化及康體等設施,成為區內活力文化節點。而總建築面積約611,780平方米,較2010年原有規劃下降41%,參考城市設計研究方案,裙樓主要功能為商業辦公,塔樓主要功能為住宅。
提出青洲山視廊
整治計劃落實筷子基北灣望向青洲山形成的核心視廊範圍,視廊寬度約為80米,並可以看到完整的青洲避靜院建築。在核心視廊內,樓宇最大許可海拔高度依次為15米、13米、11米。考慮到區內建設現況,建議訂定景觀視域範圍以維持青洲山1/3山體與筷子基北灣的視線聯繫。青洲山南側受視域影響的各地段最大許可高度呈現北高南低階梯狀分布,海拔高度介乎18米至27米。青洲山約4萬平方米用地劃定為生態保育核心區。
優化青洲居住環境
土地工務局副局長麥達堯受訪時表示,整個規劃令青洲的居住環境變好了很多,減少居住人口後,預留用地在公用設施,改善公共空間,故今次提出青洲山視廊,令興建的建築物高度降低,搬走厭惡性設施,包括中途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