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近年積極促進體育產業與關聯產業聯動發展,加強發揮體育盛事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建設“體育之城”,讓社會憧憬體育賽事能夠掀起運動熱潮和使健康生活理念更深入民心。隨着社會運動風氣興盛,坊間更為關注本澳體育事業的長遠發展,以及體育人才的培養和退役後的保障。
誠然,每當澳門體育代表團在國際賽事及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取得成績,運動健兒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其背後奮勇爭先的動人故事,更是激勵更多新生代立志在體育賽道上為澳爭光的“催化劑”。雖然當局將發展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兩手抓,更大力推動國際體育賽事在澳舉行增強體育盛事的品牌效應,但是在運動員的支援上,卻仍有優化空間。
今年新修訂的《精英及集訓隊運動員培訓資助計劃》,調升了部分資助金額,加大了對青少年及集訓隊運動員的支援,並擴闊了退役精英運動員的出路,相關工作值得肯定。惟是,對比過往,當局近年在體育資源上的投入卻愈發減少,在澳門成為全職運動員是否容易、本地運動員外出參賽資助是否足夠,以及家長是否願意支持有潛質的子女投身體育等問題依舊存在,而對於引進的國際體育賽事,能否提升本地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更是見仁見智。現時全球競技體育發展朝向職業化、科學化和產業化,因而建議當局:
一、繼續完善對運動員的支援和退役保障,尤其是拓寬運動員退役後的發展及就業渠道,同時增加對體育社團的日常資助,使本地運動員有機會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同場競技,提升運動員的水平,以及支持新興體育項目的發展;
二、積極推進利用鄰近地區如深合區的體育場地資源,讓相關資源長遠成為支撐澳門運動員有更多訓練空間的誘因,補齊本澳體育場地資源有限的短板;
三、藉定期舉辦如社區分享和運動體驗等,保持退役精英運動員在社會的熱度,讓他們繼續發揮宣傳及推廣體育的「大使」作用,推動澳門體育的發展;
四、深化體育與科技融合發展,加快研發更多符合本地實際、智能化的體育設備,包括完善能夠日常支援體育運動員的醫療設備,提高運動員訓練成效和延長運動生涯。
總括而言,期望當局在體育上投放更多資源,關注運動員體育生涯發展,擴闊運動員出路,並深化區域合作優勢,促進體育產業與四大產業聯動發展,推動本澳體育事業朝國際高水平方向發展。
澳門經濟民生聯盟副理事長 夏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