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等教育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制度》行政法規草案已於今(2024)年9月1日起生效。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表示,是次修法主要將公校教師亦納入其中,部分條文設一年過渡期,讓學校及老師適應。工聯議員認為法規實施能推動非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期望當局加強不同教育階段教師師範培訓課程,培訓教師具不同教育階段的執教資格,以便教師可在不同教育階段之間轉任,穩定教師隊伍。旨在促進教學人員專業成長的《非高等教育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制度》在今年9月已開始實施。圖為澳門中學生歷史知識競賽。(新聞局圖片)工聯四議員促請當局多措並舉,提升本澳師資水平及穩定教師隊伍。(資料圖片)
為促進教學人員的專業成長和完善專業發展制度,特區政府制定《非高等教育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制度》行政法規草案。法規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法規的適用對象包括公立及私立學校、公共部門及機構的教學人員。第二,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具職權統籌專業發展活動,以加強教學人員對澳門的教育政策及教育法規的認識、配合政府政策持續更新及深化教學技能、提升各項專業能力等。第三,專業發展活動內容包括提升教學知能與素養、促進學生成長與輔導學生的能力,以及提升教育行政管理能力等。活動分為兩類:第一類為核心發展活動和一般發展活動;第二類為校本培訓活動和其他實體培訓活動,活動時數須符合法定的百分比。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每年透過電子平台公佈培訓實體清單。第四,法規訂定各類專業發展活動的程序,包括報名及登記手續、錄取及預審結果的通知、活動時數的審核及計算等,有關程序須透過電子平台進行。
修法將公校教師納入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表示,《非高等教育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制度》行政法規草案實施,這並非一個新制度,私校教師自2018年已開始實施相關的專業發展制度,是次修法主要將公校教師亦納入其中,部分條文設一年過渡期,讓學校及老師適應。法規建議教師每年平均需完成約30小時,不達標可能影響晉級時間。他指在過去幾年的培訓中,教青局已為教學人員提供每年超過22萬小時的專業發展活動。
冀培訓教師具各教育階段執教資格
對於非高教人員發展制度正式生效實施,工聯議員認為將為教師提供更多元化及有針對性的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推動非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希望當局加強不同教育階段教師師範培訓課程,培訓教師具不同教育階段的執教資格,以便教師可在不同教育階段之間轉任,穩定教師隊伍。
李靜儀、梁孫旭、林倫偉和李振宇均希望當局持續加強教育資源投放,優化教育基金申請審批流程,減少學校及教師行政工作量。當局亦要適時評估教師「放學後使用通訊軟件的指引」的成效,盡量確保教師的休息權。
倡降低少子化對學校影響
另一方面,他們又關注出生率持續下降對教師職業的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在2023年出生率僅為5.5‰,全年新生嬰兒僅3,712名;今年首7月,新生嬰兒為2,006名,較去年同期減少10.2%。他們表示,出生率持續下降令不少弱勢學校面臨收生困境和生存壓力,若有關趨勢無法扭轉,弱勢學校未來或難以為繼。當局早前表示將採取「一校一策」措施,因應學校規模、課程發展等與校方制訂發展方向,提升學校教學質量,以降低少子化對學校的影響,盡量維持班級規模。
建議當局在維持小班制基礎上,因應生源規模的變化適時調整小班制每班人數,進一步確保教育資源公平合理投放,加強對弱勢學校的扶持,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吸引學生報讀,緩解學校面臨的收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