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政府預計單日最高入境旅行六十萬人次,感覺是戰雲密布,可是同一時間,中小企對前景的擔憂從未知識。想起之前連續幾周在澳門不同區分看到的情景,正如不少朋友所言,澳門舊區中的民生區異常冷清,永樂戲院一帶店舖十室九空,北區不少民生區的商舖都進入結業狀態,疫情期間曾經往極一時的氹仔身形商場,最近幾個月週末泊車容易了很多,晚上原來火紅的飯店,不少也是九點直接打烊。周日晚上的福隆新街,才九點多行人已經非常稀少,映照博企在現場所安裝的耀眼燈飾,滿目皆是浮華與安靜的強烈對比。經濟蕭條的感覺來了。
記得疫情後很快就發現內地遊客來澳的模式以及結構已經有轉變,原因是小紅書的崛起,當是以為年輕中產的到來,會對澳門開放更多元的旅遊產品有幫助,而且新型旅客到來也可以優化澳門的遊客組成。可以,現在看來,這種新型旅客,就是那種被稱為特種兵的,他們更需要的不是旅遊產品,而是以最低價的方式,體驗另外一個陌生城市的當地人生活。這種體驗需求,需要的已經不是更多傳統的旅遊產品,如何令遊容增長老給中小微企,在新世代的旅遊習慣下,澳門要思考的多著呢!
公民力量會長 林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