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司司長黃少澤上月28日在立法會引介明年保安範籌施政方針時表示,因應更好保護未成年青少年,以及預防青少年北上吸毒,未來出入境制度會引入父母親可向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禁止家中16歲或以下未成年子女出境,除非獲得父母陪同或授權。
建議近期在社會上引發議論, 尤其是身為父母者,表示最擔心「禁足」措施會破壞父母與子女關係與互信,造成家庭問題。另一方面,措施的成效亦是爭論點,在社會未有共識前,當局應先公開諮詢公眾意見,到社會達至共識,再實行有效措施,遏止青少年濫藥問題。
對於建議的「禁足」措施,社會上意見都是父母擔心會帶來反效果,會令家庭衝突更明顯,對青少年心理發展有影響,日後想再修補家庭關係可能困難重重,「禁足」措施或是阻止未成年青少年北上濫藥一個便捷解決方法,將決定權交給家長,但家長可能未必知道應如何處理,亦会因此备受壓力,對家庭關係、父母與子女雙方的信任或會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制定條例前,當局應先對青少年和家長作相關評估,以免失去修法原意。
「禁足」措施是否能防止青少年北上濫藥,是一個值得深究議題,但「一刀切」要詳細考慮,因為可能影響每日跨境上學的學童,也影響其他有需要往返兩地的青少年。
另一方面,他們在取得父母許可,但北上後,他們的活動情況,依然沒有人監管,除非有年長者同行。
另一個可能衍生的問題, 是將青少年問題,趕入本地社區,而且更趨隱蔽,問題不但未能解決,甚至趨於嚴重及複雜。
社會工作局戒毒康復處處長李麗萍亦曾表示,近年青少年濫藥情況或有趨向隱性化,除了北上濫藥外,青少年在家,或朋友家中濫藥比例亦相當高,「禁足令」會否有效防止他們濫藥,有待研究。青少年處於反叛期,「禁足」措施可能會加劇青少年反叛行為。
青少年犯罪並非只屬治安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問題,有需要社會各界同共關注,共同採取應對行動。要根治青少年吸毒問題,必須從教育著手,應先從家庭教育及復和層面入手,從家庭教育開始,加強親子溝通及從復和層面入手,從小向青少年灌輸正確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