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各省市審計報告陸續出爐,有多個地方政府虛增財政收入的問題,部分地方政府虛報金額甚至超過百億元人民幣,引發外界對地方財政真實性和穩健度的質疑。
第一財經報道,地方政府虛增財政收入的行為由來已久,主要原因在於政績考核。財政收入增長是地方官員政績評估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在財政收支壓力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藉由虛報收入、調節徵收進度等方式掩蓋真實的財務狀況。
各省市審計報告揭露多項財政問題。(RTHK圖片)
報道指出,廣東、河北、四川、青海、遼寧、內蒙古等省市的審計報告均揭露當地部分縣市政府的財務造假情形。例如,廣東省三個市及三個縣藉由國有企業購買國有資產等方式,虛增財政收入達171.01億元(人民幣,下同);河北省則有一市七縣藉由虛假處置公益性資產等手段,虛增收入24.95億元。
四川省審計報告稱,部分地區將定向捐贈資金繳入同級財政,虛增財政收入4,151.22萬元。青海省審計報告指出,2023年省級財政將收回的以前年度已列支2,000萬元資金調入一般公共預算,虛增當年財力。
內蒙古審計報告則稱,有四個盟市將不屬於非稅收入的資金徵繳入庫或先徵後返,虛增非稅收入286.49萬元。遼寧審計報告稱,四個市本級和19個縣利用財政資金繳納特許經營權轉讓價款、土地出讓金和罰款等。
另外,也有地方的教育專項資金被違規用於平衡預算、截留挪用教育經費、虛報套取營養膳食補助資金、套取科研經費等。
雲南省對12個市及所屬24個縣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經費保障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發現部分地區教育支出責任履行不到位:3個市本級及18個縣應保障未保障教育經費6.41億元;八個市及所屬11個縣未落實教育支出「兩個只增不減」政策要求。
有21個縣截留、挪用教育經費11.49億元。其中,兩個縣挪用教育經費4.47億元,導致56所學校生均經費保障不到位、17個建設項目未能按時開工、308所普惠性幼兒園未獲補助、11.50萬人次學生未及時領到資助金。
海南省審計發現,兩個部門聯合下達18個市縣3項教育專項資金16.89億元,因監管不到位,十個市縣當年未支出和未分配資金1.93億元,未按規定結轉至2024年使用,而是被用於平衡預算。
山東省對省級和七市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等專項資金使用績效、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等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審計,亦發現違規擠佔經費問題:八縣18所民辦學校收到政府補助的義務教育學位學費補貼2,284.82萬元,但未按要求對相關學生進行學費減免。五縣違規使用生均公用經費等專項資金2,375.45萬元,用於支付人員經費、校園信息化建設等支出。
山西省重點審計了21個部門,發現教育廳等11個部門分配的城鄉義務教育等17項資金17.77億元存在未按規定用途使用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