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泄瀉不能只袪濕
06/08/2024
5229
收藏
分享
治泄瀉不能只袪濕

中醫說的泄瀉,主要是指大便次數增多,瀉出物如水狀,即「肚屙」。而造成泄瀉的原因有很多,這些原因歸根究柢與「濕」有關,最終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所以,要治泄瀉大多要從袪濕入手,但也要注意,不能只著眼點於袪濕,否則會變了治標不治本。

中醫講究「治病求本」,重點往往是扶起病人的正氣(扶正),讓病人憑自身的能力抗禦病邪(袪邪)。《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澳門在當年回歸前,不是治安較差嗎?但回歸後的澳門不是一片昇平,每年都有錢派嗎?也是同樣道理。這地方的「正氣」強了,即使經過三年疫情,最終也不難恢復過來。

所以,對付身體有濕,不能只著眼點於袪濕,而應築起防濕的設施。濕即是水,「水來土淹」,根據中醫的五行學說,脾屬土,所以想禦水必須健脾。

有健脾功效的中藥很多,山藥(淮山)就是其中之一。山藥不單健脾,更能補肺,肺為水之上源,肺主皮毛,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換句話說,肺的功能,是透過皮膚及膀胱,調節水液代謝。山藥又能補腎,腎主水,是生產尿液的器官,腎功能正常,水液不會瀦留。山藥平和,用新鮮山藥煲湯、煮餸、煲粥,調理脾胃,就能防治泄瀉。

香港註冊中醫師,中醫內科博士 李灼珊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