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七月十七號出發啟程的新疆考察之行,歷時十天,從酷熱到寒冬、從沙漠到雪山,走過了交河故城、高昌古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克孜爾千佛洞、昭估喱大寺、莫爾佛寺遺址、布倫口白沙湖、卡拉庫里湖等多處歷史遺跡。
這次考察之旅最重要是同行的夥伴。正如上週提到,由於今次旅途是跟隨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新聞學院李希光教授、巴基斯坦伊斯蘭堡真納大學亞洲文明研究所所長加尼教授、前所長阿希拉夫教授、薩迪德教授和穆茲丁教授等對鍵陀螺及佛學考古十分熟悉的老師,讓旅途不只是走馬看花,還能從多角度深入考察。
新疆近年來持續加大旅遊開放力度,在多個著名地標上也可看到很多修復的痕跡。位於高昌故城外城西南部的西南大佛寺,是高昌回鶻時期的庭院式佛寺遺址,保存得最為完善,當中的講經堂遺址平面方形,上方圓形,猶如「天方地圓」,據說是唐朝著名高僧唐玄奘曾誦經講佛的地方,這種獨特的建築設計,也是聽眾能夠清晰地聆聽到唐玄奘的每一句說話。唐玄奘與高昌的緣因高昌王麴文泰而起。在玄奘到達伊吾時,麴文泰與他的王妃親自點蠟燭迎侯,並對其頂禮膜拜,禮遇有加。在與玄奘佛法交流數十天後,麴文泰希望玄奘能夠留下來擔任國師,但玄奘堅持要西行取經,又以絕食方式表明西行的心意已決,麴文泰只能請求他西行前在高昌講經一個月,並在相約,取經回來時再回去講經。可惜十九年後,當玄奘重回舊地,才得知麴文泰已故去多年了。
千年過去後,我們來到這個大佛寺的遺址,從殘留的側壁仍能看出寺廟的建築佈局,裡面的佛像都已不復存在,只剩下零散的壁畫,而很多遺跡經過修復後,也抹去了原來的風貌及歷史的痕跡,加上缺乏修復記錄,導致我們在考察的過程中難以追溯到其歷史發展,只能依靠老師們的淵博知識。另一方面,令人痛心的事,我們在現場也看到很多牆壁也遭到嚴重破壞,被刻上圖案及各樣的標記,希望當地單位能夠加強保育措施,免得這些珍貴的文物再受損。
澳門匯智社理事長 黃慧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