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人均生活用水量多年來基本保持在較低水平,顯示澳門屬於節水意識較高的城市。圖為於2021年落成的石排灣水廠。 (海事局圖片)
海事局推出「校園節水計劃」,培養青少年學生建立珍惜水資源的價值觀以及推廣節水文化。 (海事局圖片)
特區政府持續舉辦節水活動,擴大節水宣傳效力。圖為「攀山背水」體驗活動。 (海事局圖片)
澳門水資源短缺,節約用水是全澳社會各界應盡的公民責任,特區政府近年一直多管齊下,致力構建澳門成為節水城市。雖然澳門去年生活用水量較前年下降約4.5%,反映大眾的節水意識有所進步,但隨著經濟及社會活動復常,當局估計今年商業用水量會上升4.5%,倘旅客未來持續增加,或再上升1%至2%。有團體建議特區政府要加強推廣節水器具和節水宣傳教育,幫助市民及遊客建立正確的用水價值觀,有助澳門未來可持續發展。
澳門特區政府一直重視構建澳門成為節水城市。為此,過去做了大量工作,包括2008年底成立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2010年推出《澳門節水規劃大綱》,訂定15年的節水規劃藍圖,提出八大開源節流方針,期望與社會各界共同構建澳門成為節水城市。全城節水回贈節水小組推出針對居民、學校、中小企和公共等不同範疇的節水計劃活動。「全城節水回贈計劃」方面,截至2022年5月,局方過去合共十三次推出節水回贈計劃,總節約水量逾一千五百萬立方米,即約全澳兩個月的用水量。
商業範疇用水增長逐步放緩
同時,特區政府在商業範疇一直有序開展節水工作,如中小企節水鼓勵計劃、酒店節水計劃和商廈節水計劃等,使商業範疇用水增長逐步放緩。節水小組共推動公共部門和全澳居民安裝約十萬個節水器具,節水總量估計每年達75萬立方米。
在降低管網漏損方面, 澳門供水管網總長約600公里(約標準運動場跑道的1500圈),輸水過程中難免出現漏損。世界各地的供水管網漏損率普遍介乎15%至25%之間,澳門近年的管網漏損率逐步下降至約10%的較低水平,2022年管網漏損率約為8.3%,屬亞洲地區表現較佳的城市之一;
善用經濟手段促各界節約用水
作為《澳門節水規劃大綱》中一項主要措施,於2011年實施的分類和階梯相結合的自來水價格機制是推動全民珍惜用水的重要途徑,成功透過經濟手段推動各界節約用水。本澳每日人均生活用水量由2010年155升逐年下降至2023年152.2升。為進一步加強水價機制的節水推動力,以及減少補貼用水大戶的水費,特區政府於2019年11月調整水價機制中的收費,包括適當調整家居用水中各階梯的用水量和收費,增加第四階梯,使階梯之間差距更為明顯。特種用水戶的水價補貼會低於供水全成本,家居用水第一階與特種用水之間水價相差逾1.5倍,更能體現多用者付更多原則。
此外,積極落實用再生水。按照特區政府制定的「中水回用」計劃,在2025年底,路環污水處理廠的中水站可以有中水產出。屆時,產出的中水會用於路環石排灣公屋、橫琴澳大校區,以及路氹部分可使用中水的地方,如已設置中水管道的博企。預計至2028年至2029年,當人工島上的污水處理廠建成,附近也會同時設有中水站。屆時,產出的中水會供應予新城A區的公共房屋。並視乎上述兩期中水使用情況,若用量不斷增加,有關中水站也有條件擴展,並增加中水出水量。目前,中水主要作沖廁和綠化,待相關技術成熟和條件許可後,或可進一步考慮拓展中水的其他用途。
有分析則認為,現時本澳在做好節約用水、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工作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尤其是對節約用水的宣傳仍停留在口號這層面,缺乏實際的行動和相關措施。此外,現時階梯式水費對節水有一定鼓勵作用,推出「以價制量」,相信能體現公平、合理的原則。問題是,當局要制訂具前瞻性和科學性的城規發展藍圖,適時加快修改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發展商將節水、節能納入建議書中,作為投資審批、土地批給的先決指標,相信有助促使高用水用電量的商業大戶,主動採用節能及污水處理循環再用系統,承擔起應負的社會責任,有利於本澳能源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體現政府落實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決心。
議員:節水助澳可持續發展
議員梁安琪指出,節約用水和合理利用水資源是每個澳門市民的責任和義務。隨著澳門用水量增加,當局可以通過進一步的教育和宣傳,提高市民對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的認識和重視。鼓勵市民選擇節水型的家電和設備,並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提高用水效率,減少用水浪費。此外,尤其要加快推動中水回用項目,加強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保障供水質量,以滿足城市發展中不同用途的需求。走上節約用水和合理利用水資源的環保之路,不僅有利於保護珠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也有利於提高澳門未來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