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音樂非遺傳承

多維度弘揚道教文化
25/06/2024
3420
收藏
分享
多維度弘揚道教文化
多維度弘揚道教文化
多維度弘揚道教文化

澳門道教協會和澳門道樂團23日假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舉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道教科儀音樂-澳滬道樂欣賞會,特邀上海城隍廟道樂團來澳與澳門道樂團及澳門少年八音鑼鼓團、澳門道教協會法務團共同演出,呈獻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和上海道教音樂及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澳門八音鑼鼓,吸引大批觀眾入場欣賞。

欣賞會23日舉行,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金興明,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陳虹,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吳輝,文化局副局長張麗珊,澳門基金會廳長黃棣樂,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上海城隍廟住持吉宏忠,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四川省道教協會副會長張明心,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香港蓬瀛仙館理事長林赤有,香港嗇色園黃大仙祠主席余大業,香港圓玄學院副主席鄧錦雄,澳門天主教教區李斌生主教代表張子健,澳門道教協會會長吳炳鋕、副會長賴宏等出席。

澳門八音鑼鼓生生不息

身為澳門道樂第四代傳承人的澳門道教協會會長吳炳鋕表示,自2001年澳門道教協會成立後,多年間不遺餘力為在蓮花寶地流傳兩百年、曾面臨失傳危機的「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和澳門八音鑼鼓等,開展搶救、保育、傳承、宣傳及推廣工作。到2008年,同人認為是時機,當年就向特區政府立案成立匯集老中青成員的澳門道樂團,冀通過這載體,在本澳乃至海內外演奏「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尤其澳門八音鑼鼓,使其生生不息。

現代與非遺結合持續創新發展

近日欣悉中國道教協會正積極編製《中華續道藏》,除著重文字版本外,還加入影像製作,當中不乏“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坊間認為,編纂《中華續道藏》深具意義。自先秦以來,不同道學經籍陸續問世,內容豐富,蘊含深沉的生命意識。道學經籍對生命的發生與宇宙萬物的關係,有其獨到理解。

對澳門而言,關於本土道教科儀影像被納入《中華續道藏》,機會難逢,前所未見。畢竟文獻收集與編纂,是相當費力的事情,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澳門道教組織接下來作出全方位配合外,政府專責部門亦應多關注,給予政策傾斜及撥出資源,以助拍攝工作有序完成,官民合力至為關鍵。

「2015澳門道教文化節」系列活動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澳港道教音樂欣賞會」澳門道教協會和澳門道樂團演繹經典節目。 (主辦方提供圖片)

澳門道教協會和澳門道樂團演繹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具有正一派和全真派經韻音樂混融的《五供養》。 (主辦方提供圖片)

《濠江道韻專輯II》DVD光牒首發式。 (主辦方提供圖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