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鮮食榴槤獲准進入中國

內地榴槤市場「內捲」消費者獲益
24/06/2024
28602
收藏
分享
內地榴槤市場「內捲」消費者獲益
內地榴槤市場「內捲」消費者獲益

愈來愈多東南亞國家瞄準中國榴槤市場,消費者的選擇也愈來愈多。(網絡圖片)

國務院總理李強19日與馬來西亞總理安華舉行會談。會談後,兩國總理共同見證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其中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與馬來西亞農業及糧食安全部關於馬來西亞鮮食榴蓮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意味著馬來西亞鮮食榴蓮將獲准進入中國市場。

第一財經報道,中國消費者對馬來西亞「貓山王」等榴蓮品種並不陌生,但以往只能通過整顆冷凍或製品的形式進口,如今中國消費者將能品嘗到常溫保存下的新鮮榴蓮。

近年來,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鮮食榴蓮先後獲准登陸中國市場。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周士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市場導向下,榴蓮等來自東南亞的熱帶農食產品,獲准進入中國市場並熱賣,這反映了雙方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供應鏈和產業鏈,同時這也是雙邊合作走向成熟的表現。

73%榴槤銷往中國

2019年5月,中國海關總署發布了「關於允許馬來西亞冷凍榴蓮進口的公告」,馬來西亞冷凍榴蓮獲准進入中國市場銷售。馬來西亞新鮮榴蓮的保質期並不長,所以當地加工廠在收穫後採用低溫氮冷凍技術來保持榴蓮的新鮮度,保質期最長可以延伸至18個月。

不過在榴蓮豐收季,馬來西亞當地液態氮供不應求,造成部分榴蓮冷凍「排不上隊」,造成果農損失,加之中國需求旺盛,在保質期內完成銷售並不是難事,所以馬來西亞近年來一直推動鮮食榴蓮在中國市場的准入。

馬來西亞農業及糧食安全部部長沙布(Mohamad bin Sabu)在今年3月表示,2017年至2023年馬來西亞共出口了51.7億林吉特(約合79.6億元人民幣)的榴蓮,其中73%運往了中國。

他在議定書簽署第二日(6月20日)就在一場活動上向馬來西亞全國的榴蓮種植者喊話,表示現在就要為出口中國做好準備,開始擴大種植規模,以便在未來五至六年大規模向中國出口。榴蓮樹種植後一般需要5~10年才能結果。貓山王榴蓮和黑刺榴蓮是馬來西亞的「榴蓮雙壁」,讓榴蓮愛好者趨之若鶩。

東南亞多國瞄準中國市場

中國除海南島出產少量榴蓮外,幾乎全部依靠進口來滿足消費需求。除馬來西亞榴蓮外,此前泰國、越南和菲律賓先後獲准進入中國。

隨著中國對新鮮榴蓮的需求持續增長,有愈來愈多東南亞國家瞄准了這一利潤豐厚的市場。2023年越南榴蓮種植面積估計達到11萬公頃,較上年增長24%。在泰國,過去十年來榴蓮種植園面積翻了一番。

隨著泰國和越南榴蓮集中到貨,壓低了國內市場上榴蓮的價格。而未來,隨著馬來西亞榴蓮在7月進入大產季,中國市場上的榴蓮供應將更加充分,曾經如奢侈品般存在的榴蓮將不復存在,而它的價格也將愈來愈「捲」,更加親民。

中國批准馬來西亞鮮食榴槤進口中國。(網絡圖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