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女花》澳門兩場演出完成

結合西方管弦樂撞出新火花
17/06/2024
69837
收藏
分享
結合西方管弦樂撞出新火花
結合西方管弦樂撞出新火花
結合西方管弦樂撞出新火花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日前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一連兩晚演出。(相關機構圖片)

(左起)監製黎宇文、製作總監葉家寶、澳門特首賀一誠胞姊賀定一、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主任何鈺珊、王英偉博士、製作總監陳善之、導演吳國亮及澳門樂團代行政總監林玉。(相關機構圖片)

澳門樂團樂季演出之一的節目《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日前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一連兩晚演出圓滿完成。今次演出台前幕後盡精英,包括譜寫音樂會上全部管弦樂章的台灣作曲家兼豎琴演奏家、灣聲樂團音樂總監李哲藝;陳善之及葉家寶擔任製作總監;負責導演、編寫及影音剪接一職為吳國亮(Rex);黎宇文擔任監製,還有香港著名音樂人趙增熹負責現場音響顧問。

今次演出將粵劇和管弦樂跨界結合,在演奏期間,大熒幕上播放重新剪接,由任劍暉及白雪仙主演的《帝女花》電影選段,讓觀眾以全新視野欣賞這個歴久不衰的愛情故事。李哲藝為今次演出寫了七個樂章共29個樂節,他受訪問時表示:「我大概14歲左右認識《帝女花》,那時我並不懂廣東話,所以不知當中是甚麼內容,後來知道它是粵劇中的經典作品,之後在工作上也遇過昆劇、歌仔戲和京劇等傳統戲曲,所以當合作快十年的桃花源粵劇工作舍找我參與今次演出,我便即時答應。」他又坦言希望今次的創作可以做出東西方如何同框,卻表現平衡,不特別去取悅任何一方。

導演 Rex說:「很多人認識粵劇應是由《帝女花》開始,它也是我心目中粵劇的第一位,當中一個大時代的突變以及人如何去面對這種環境,還有史詩式的場面給我提供了很多思考空間。我參與粵劇製作快25年,起初不知道《帝女花》加上管弦樂能否融合,也遇上不少阻力,但我覺得管弦樂的龐大演奏陣容能令《帝女花》錦上添花,能把當中鋒迴路轉的感情世界表達得淋漓盡致。我並非一個音樂人,對音樂的認識也很皮毛,唯有不停去問專家,起初也被不少朋友潑冷水,因為我不單止需要作曲人去編寫新樂章,但也要求在演奏這些樂章的同時,配上電影《帝女花》內任白的經典場面和對白,絕對不能有違和感。那時有一個前輩向我說,這樣結合很容易做到不倫不類,不過他又說未至於說是做不到,在我死纏爛打下他先接觸了香港管弦樂團,由此做了這個看似從不可能,但原來最後是可能的演出,《帝女花》的豐富已超越任何粵劇的表演形式。」

監製黎宇文則說:「今次的製作既神奇又困難,幸好和哲藝也不是第一次合作,默契也愈來愈好,他今次的創作令我非常感動。」趙增熹說:「我認識《帝女花》是由旋律開始,今次我負責如何很順暢的展現整個創作,特別是電影中的片段或對話可以和管弦樂同步呈現。起初我也抱著懷疑心態去看待這次合作,因為粵曲音階和西方音樂非常不同,但作曲的哲藝很利害,他以電影配樂手法,把粵劇成功放在西方音樂上,他整體上把音樂做得很平均。如果一個從未看過粵劇的觀眾去看這個跨界演出,這將會是很好的入門推介。」

最後,製作總監陳善之表示:「這是一次創新兼大膽的結合,桃花源粵劇工作舍一直不拘泥於舊有概念,希望令到更多新劇迷喜歡粵劇。」葉嘉寶說:「完場後看到觀眾表示很感動,彷如為我們打了一支強心針,我們希望能把這個節目推廣至其他地方。」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