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升級軟硬件活化傳統街市

意見籲制訂街市轉型升級策略
14/06/2024
60589
收藏
分享
意見籲制訂街市轉型升級策略
意見籲制訂街市轉型升級策略

整治後的紅街市全面優化,為廣大市民提供舒適乾淨的購物體驗。 (新聞局圖片)

整治後的紅街市全面優化,為廣大市民提供舒適乾淨的購物體驗。 (新聞局圖片)

社會轉變,居民消費模式亦轉變,鑒於傳統街市經營模式在當下缺乏競爭力,特區政府近年對多個傳統街市進行整治,優化軟硬件配套,並引入攤位競投等創新模式。隨著紅街市重開、沙梨頭街市熟食中心對外營業,無論是市販抑或是顧客的體驗感都很好,種種跡象反映,現時有部分街市已為升級轉型打下基礎。有意見指,市政署一直以來的工作值得肯定,而街市有其歷史和文化,期望當局及早制訂整體街市發展及轉型策略,協助市販應對經營變化,為推進街市更好發展做好準備。

逾80年歷史的紅街市經歷兩年整治後於上(5)月底復業。近120個攤販完成回遷。在復業儀式上,戴祖義致詞時表示,整治後的紅街市在環境及設施上均全面優化,勉勵攤販繼續用心經營,和市政署同心協力塑造新的街市形象,向廣大市民提供舒適乾淨的購物體驗。

120攤檔遷回紅街市

遷回紅街市繼續營業的近120個攤檔中,包括海鮮、鮮豬牛肉、冰鮮貨品、蔬菜豆腐及雜貨等。隨著紅街市重開復業,外圍小販亦已恢復“面向紅街市”的經營方向且於原位置經營。市政署會持續進行街區的清潔衛生管理,務求為區內商戶及居民提供更舒適整潔的購物環境。

紅街市乃本澳現時唯一維持原有公共街市用途的文物建築,以紅磚砌築而成,別具一格,承載一代代澳人回憶。紅街市於2022年5月啟動整治工程,在平衡保育與優化街市的前提下,重新配置了各攤檔內的設施設備,增加電源位置、防水插蘇、防水照明、同時亦增大了排水系統及魚檔售賣枱前設置強化玻璃擋水板,避免攤位水濺濕公共空間等,以提升街市的衛生整潔形象。

整治工程亦重建了部份結構柱及樓板,以增加大樓耐用性和承載力。同時,全面更換牆身及地面磁磚、翻新天花、重建排水渠網、優化各出入口及通道、改善攤檔的空間佈局及軟硬件,並增設空調、無障礙升降機、卸貨平台、優化照明系統,增加公廁空間及男女廁格比例等,讓紅街市以全新面貌以及優化的設備設施,為市民提供更舒適的購物環境。

市販互助會會長柯清煌接受訪問時表示,了解攤販回遷的情況和訴求後,根據最近的情況觀察,攤販們在生意和人流方面都表現良好。他又指,街市內仍有部分空置的攤位,這些空置位希望市政署能延伸利用,經過與各社團代表商議,已向市政署提出競投和整合建議,力求最佳利用空間。柯清煌最後表示,攤販們對市政署的反應滿意,希望透過合作與溝通,共同打造更好的經營環境。

社諮委:及早研究紅街市攤位競投

中區社諮會委員蔡通指出,現時澳門各個傳統街市競爭力不足,當局應創設條件吸引青年投身街市行業,盡早為其制訂其合適的發展策略,讓更多年輕家庭走進街市購物。同時亦建議當局綜合考量街市周邊人流情況、客群分布、購物環境等,預早做好紅街市攤位競投的研究工作,為街市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冀制訂街市發展及升級轉型策略

長期關注本澳街市發展及升級轉型策略的議員梁孫旭表示,政府一直提倡街市活化,隨著現時生活及旅遊方式產生轉變,當下有不少居民及旅客喜歡到街市尋找民間美食,追求「深度遊」、「人文體驗」,甚至成為熱門行程,建議當局優化街市攤檔的軟硬配套設施、佈局和規劃外,亦能考慮容許市販引入其他產品和服務類別、文創或美食元素,並制定各區街市發展的詳細規劃方案。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