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失衡可致失眠
04/06/2024
3267
收藏
分享
陰陽失衡可致失眠

來到2024年中,全世界對疫情後經濟重拾正軌的期望,似乎都和現實有點落差。澳港兩地原本就生活壓力大,失眠的人士本已不少,再加上幾年疫情以至現今經濟帶來的壓力,門診中因失眠而就診的人士大大增加。今次和大家分享一下中醫治療失眠的方法,希望大家不再失眠。

失眠中醫稱為「不寐」,主要是心神失養或心神不安,導致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類病證。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入睡後易醒,或醒後不能再寐,重則徹夜難眠。很多人以為不能入睡才是失眠,其實只要是不能一覺睡天光,或是睡完仍然疲勞,好像沒有睡過一樣,都是失眠。

從最古的中醫來看,睡眠是一個「陽入於陰」的過程。當我們躺在床上休息,人體活動的陽氣會慢慢收斂,入於我們的陰份,整個人的機體功能趨於緩慢,自可沉沉睡去。當天明時,陽氣會漸漸增多,「陽出於陰則寤」,人就自然醒來,陽氣再次活躍,令我們可以精神奕奕。

失眠的起因,都是源於陰陽的失衡,例如陽氣太多(如熱氣、心火肝火旺盛、胃中有宿食等),或陰分不足(血虛、陰虛),知其所源,治療及日常護理就會容易了。

香港註冊中醫師,中醫內科博士 李灼珊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