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歷時兩年整治工程,位於提督馬路的紅街市重新復業。作為現時唯一仍維持原有公共街市用途的文物建築,此次重整以翻新內部設施為主,包括重建結構柱、樓板,翻新天花、牆身、地磚,重鋪排水渠網、增設空調、無障礙升降機,優化照明系統及優化洗手間配置等。整修基本上保留街市原有的外觀立面,並依照原圖則設計在塔樓上安裝了時鐘,由於測試期間時鐘發出綠光,一度引起網上爭議。希望爭議過後,新鐘樓可以以最好的色彩為街市增色。
這座被視為現代主義建築的街市,四周伴以角樓,中央矗立塔樓,予人莊重典雅之感,極具特色,更因以紅磚砌成的鮮明外觀,人們直接稱之為紅街市,原名提督街市反而鮮被應用。翻查資料,1936年建造的紅街市,當時是為了滿足高士德一帶新開發地區的需求。其古典意味的外觀,突破了當時以墟亭為主的傳統街市格局,是一座擁有嶄新電力衛生設施的現代新式街市。如此隆重新穎的設計,據說也是為了服務當時雅廉訪一帶別墅區的澳葡達官貴人。
時移世易,二戰後該區工廠林立,紅街市逐漸成為基層大眾的買餸去處,附近開設了咖啡檔方便工廠女工用餐聚腳,成為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知名的“桃花崗”地段。紅街市對面的龍華茶樓更是目前澳門少數的傳統粵式茶樓。時至今日,紅街市一帶攤檔、市集仍然人流絡繹,保留着澳門最地道、傳統與現代、中式與西式、本地與國際、基層與上流交融的多元市民生活風貌。因此,這座文物建築街市本就具有極佳的活化潛力,在目前街市商戶新舊交替、仍有較多空置攤檔之際,政府其實可以考慮引入更多特色調料、小食或食材的攤檔,豐富品類,使街市煥發新的活力。
公民力量會長 林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