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置業誤區多

住宅類型、項目地點須留意
02/05/2024
21816
收藏
分享
住宅類型、項目地點須留意
住宅類型、項目地點須留意

一些發展商會將拍到的商業用地通過住宅設計,包裝成「純住宅」去出售。 (網絡圖片)

不少樓盤項目都會以「高鐵」熱度來定價值,但剛需居住的話就要認真考慮。 (網絡圖片)

隨著大灣區發展,愈來愈多港澳人士關注灣區樓盤,今次和大家分享關於灣區置業的關鍵細節,有些誤區很容易令人忽略。

誤將「類住宅」當住宅

「類住宅」其實就是指商住公寓,例如市面上一些商辦公寓、產業研發用房等。一些發展商會將拍到的商業用地通過住宅設計,包裝成「純住宅」去出售。

其實兩者是有明顯分別的,類住宅公寓的水電物業費用比純住宅更高,而且首期比例也比純住宅高,產權比純住宅短,一般只有40年左右,而且居住舒適度較差,不太適合剛需居住的人群入手。

那麼,購房者應該如何區分「類住宅」和純住宅呢?在購買前建議大家了解下這個項目的土地用途,如果不是「居住用地」的話,就算其設計的和住宅一樣,也肯定不是純住宅項目。

誤墮「高鐵熱」陷阱

不少樓盤項目都會以「高鐵」熱度來定價值,畢竟高鐵站是一個片區、甚至這個城市重要的交通樞紐,交通便捷、人氣暢旺,樓價升值可期。不過,如果剛需居住的話就要認真三思。

高鐵站旁項目有四大問題需要重視,第一,人流雜亂。站點來往人流來自全國各地,什麼樣的人都有,品流復雜。第二,噪音。一天下來平均10多分鐘一班次,大約到夜晚10時才停止運行,而且每個人對噪音的忍耐程度都不同,所以要認真考慮。第三,震動。高鐵行駛時的震動,對樓盤耐久性要求較高,長期處於震動環境下的住宅,會比一般住宅更易出現開裂、漏水等問題。第四,交通堵塞。住高鐵站旁確實交通便捷,但只是對外交通而已,例如跨市出差、返鄉等;但對內交通而言,高鐵站因為人流量大,塞車是司空見慣的。

如果剛需自住的話,高鐵站旁的項目要考慮以上問題,或者可以選擇並非緊貼高鐵站的項目,那既可以享受高鐵站帶來的便利,也不用擔心要承受高鐵站帶來的問題。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