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受經濟產業變化影響,除新興產業外,市場一方面對人資的需求持續放緩,另一方面亦傾向於優先聘用擁有多項專業技能的複合型人才,導致部分高學歷居民尤其青年難以尋找到心儀的工作崗位,結構性失業難題如影隨形。
其實不單本澳面臨青年就業難的處境,我國以至其他國家和地區亦然,應如何解救當前困局,我們不妨細閱今年兩會我國政府的工作報告,從中獲取助力青年就業的靈感。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透過強化青年就業政策舉措,優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助力創新製造及提供新式現代化服務,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多措並舉提升人才需求,落實穩就業的預期目標。
確實,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態勢下,待業青年基本上等同於高學歷人士,加上現時急速轉變的市場環境,衍生出高等教育和自身技能不符合工作崗位要求的情況不足為奇,其次,普遍青年的社會參與度低,容易與當下社會氛圍脫節,建議透過優化現時對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和加強職業培訓的方向及領域,要有更具對應性、實效性及操作性處理當下結構性失業的有力措舉,更是拓展青年發展空間的有效途徑。
就業是民生之本,樂業才能安居。筆者認為,當局應透過完善職訓相關的法律法規、將資格認證與職位晉升掛鈎和扭轉社會大眾對職訓的看法等,順應潮流提高職訓課程的社會認受性和實效性,並加強職訓與新興產業的聯繫,不但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而且亦有助青年以至居民適時調整人生藍圖,提高容錯空間,使生涯規劃更貼合實際情況。
再者,針對青年社會參與度低,容易出現過份聚焦於自身修讀行業的情況,反而排除尋找其他出路的可能性,建議當局藉搭建恆常交流平台,讓政府代表、企業家、成功創業青年和大學生多加溝通,集思廣益,為高等教育與相關專業技能匹配市場需求創造誘因,並助力企業以新思維持續優化商品和服務,適應時代發展。
與此同時,當局可藉構建更為完備的統計資料,如不同學科專業的發展路徑、青年創就業穩定性和工作技能等,以此優化創就業支援服務,更大程度做好青年工作。
澳門經濟民生聯盟理事 李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