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電台時事節目探討無障礙出行,交通事務局回覆電台查詢表示,截至今年二月,本澳低地台巴士有一千○二十四架,佔整體營運車輛逾九成半,具輪椅停靠設備巴士有九百四十一架,佔整體營運車輛九成。的士方面,本澳有十二架無障礙及十架機動特別的士,去年全年有逾十五萬次無障礙的士及逾廿三萬次機動特別的士召車紀錄,另外當局亦有推出視障助乘巴士報站手機軟件。
電召的士公司回覆電台查詢指出,十二輛無障礙特別的士除日常保養維修,基本上都投入運營,可提前三十天內預約。但因訂單集中在同一時間去衛生中心及醫院,無法避免在特定時段出現約滿,希望居民體諒及包容。電召的士公司稱,無障礙特別的士每月都會維護,近期將於車輛後排增設扶手,加強安全。
以上數據顯示,當局在無障礙出行方面作出大量工作,但受客觀環境及資源投放不足影響,有無障礙出行需要的人士仍面對不少挑戰和困難,不少市民表示難以預約和使用有關服務。而上述的數字難以真實反映實際的使用情況,當局應掌握更準確的數字,收集更多使用者的資料,更精準投放資源,進一步完善無障礙出行。
另一方面,低地台、無障礙出行車輛停泊時需額外位置,未來當局在重整路面時要降低路肩高度,優化巴士站的停車空間。雖然現時新建的社區設施須根據"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但部分設施落成後仍有居民反映存有問題,例如道路指示牌高度等應考慮輪椅人士的高度設置;未來在新城A區等建設時須避免出現相同情況。
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副召集人、聚賢同心協會秘書長高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