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新澳門協會”與長期關注本澳公交問題人士成立“澳門公共交通關注組”,提出重新規劃澳門巴士路線及站點,以解決巴士路線迂迴、重疊等問題。建議以氹仔舊城區作為試點,建松樹尾交通樞紐。
該會指出,本澳現有93條巴士路線,其中21A及26號巴士線分別各有76及75個站點,存在巴士線過於迂迴、路線重疊問題嚴重,以及車廂擠迫、候車空間不足等問題,尤其以新橋及風順堂的巴士網絡更甚,部分路線左兜右轉,走向不合理。至於巴士「重災區」則以新馬路為首,數據顯示,途徑新馬路的巴士路線約有17條,每日巴士客流約6至9萬人次,由於路面窄和巴士過多更容易造成大擠塞;其次是沙梨頭,每日巴士客流約3至6萬人次,「柏港停車場」沒有分流站點,每當乘客增加、巴士公司加強班次時容易造成擠塞。
該會建議把巴士網絡分為快速線、主幹線、短線、輔助線、支線5個級別,其中,短線主要針對客流量較高的路段設置,以最少車輛服務最多乘客,提升巴士營運效益。同時建議把巴士站劃分為三級制方便規劃管理,A級站屬於大型樞紐站及轉車站,B級站設有凹位或兩條以上行車線避免巴士靠站時造成阻塞,C級站設在行車道上,巴士靠站時尾隨的其他車輛不可爬頭或繞過巴士。
此外,在縮短巴士靠站時間方面,建議加快本地巴士採用國際及內地的電子支付系統,便利旅客支付車資。
該會又提出以氹仔舊城區為試點區改善巴士現有運作問題,建議擴建松樹尾巴士總站,打造成集公共巴士、的士站、旅遊巴上落客區的松樹尾交通樞紐;22、30、33、34等主幹巴士線試行不進入舊城區。
澳門公共交通關注組建議氹仔舊城區分級試點,解決巴士路線重疊迂迴問題。(澳門公共交通關注組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