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大健康產業作為本澳“1+4”經濟適度多元的組成部分,經過當局與業界的持續推動,目前已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立法會議員施家倫表示,要本澳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從“質”到“量”持續推進,目前仍存在尚待突破的瓶頸,期望當局推動更多“橫琴生產+澳門監製”外用中成藥在本澳上市銷售,爭取澳門中成藥產品經“二線”免關稅進入內地銷售,以及交代產品銷售東盟國家方面的工作。 施家倫表示,目前本澳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持續推進,但仍然面臨產業規劃引領薄弱、人才聚集不足、在內地註冊上市的中醫藥數量有待提升等,對此,必須要加強擴大產業規模,鼓勵更多業界充分利用內地及深合區政策,逐步彰顯“澳門註冊+橫琴生產”的品牌效應,以及拓展海外市場。
他指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列明對在澳門審批和註冊、在合作區生產的中醫藥產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許使用“澳門監造”“澳門監製”或“澳門設計”標誌。據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有一款“橫琴生產+澳門監製”外用中成藥在本澳上市銷售,是澳琴聯動發展中醫藥產業的參考範例。為推動琴澳大健康中醫藥產業的聯動作用,冀當局推動更多“橫琴生產+澳門監製”外用中成藥在本澳上市銷售,以進一步實現更多跨境委託生產藥品。
長遠而言,為拓展本澳中成藥銷售市場,藥物監督管理局於去年委託澳門大學開展澳門註冊中成藥進入東盟市場的可行性研究,並於本年度施政報告提出“探索和拓展中醫藥在更多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的注冊上市、貿易等國際化業務”,他促請當局交代相關研究結果,以及在銷售東盟國家方面的工作策略,為澳門中成藥產品拓寬更大的市場空間。
立法會議員施家倫期望當局推動更多“橫琴生產+澳門監製”外用中成藥在本澳上市銷售。圖為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