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青少年熱愛生命
16/01/2024
18992
收藏
分享
引導青少年熱愛生命

近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輕生事件頻現,居民身心健康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各地不少研究結果表明,當人們心理健康每況愈下,一旦出現憂鬱、悲觀、無助等狀況,會進一步提高其自殺風險。

翻查當局近年統計的自殺死亡及企圖自殺數字,不難發現自殺者年齡有低齡化跡象,而青少年企圖自殺數字亦呈上升趨勢,相關情況令人擔憂。“一宗悲劇都嫌多”,尤其青少年作為社會未來的棟樑,有必要持續向其培育正向心態。

當局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及,將“加強關注居民身心健康,持續完善精神心理健康服務,加強四級聯防機制的聯繫,做到‘及早發現,及時介入’”。然而,有居民反映,難以察覺自身心理健康問題,亦有居民表示,即使遇到情緒問題向別人傾訴,仍不能解決問題和紓緩情緒。當“主動尋求援助”變得困難,或進一步令需要心理輔導的求助個案愈趨隱蔽,不利遏止輕生事件發生。

筆者認為,有關方面需不斷提高精神心理健康服務及活動的觸及面,建議:一、當局可透過更多側重資助生命教育類活動,或成立生命教育基金,藉加強與社會各持分者協作,定期籌備及舉辦更多涵蓋不同主題的生命教育類活動,鼓勵居民尤其中學生、大專生、職青等群體積極參加,透過實境模擬、心靈剖白及與專業人士交流等,引導大眾養成正面的性格。

二、綜觀現時當局及社服機構關於生命教育的宣傳品,以及公佈自殺監測結果的新聞稿,多以簡單明瞭的宣傳標語及求助方式,或僅反覆強調“鼓勵身邊人尋求專業協助”等,似乎未有最大程度阻止悲劇的再現,建議透過聯動本澳註冊心理治療師及精神心理專業人士,定期向居民傳授開導受負面情緒困擾的人士,共同擔起“生命守門人”的角色。此外,有關方面還可藉製作影視作品,喚起社會加強關注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三、有關方面宜根據過往求助者年齡、求助時長及困擾問題類型等,適時開展各年齡層生命教育專題調研報告,透過人工智能或大數據等,分析尋找具潛在自殺傾向的人士。

澳門經濟民生聯盟監事陳智佳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