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國際組織和國際商業機構紛紛上調增長預期,為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美聯社圖片)、
2023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迎來轉折,但全球經濟仍未擺脫疫情「後遺症」折磨。展望2024年,全球發展將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多為專家表示,今年全球經濟發放緩很可能發生,多邊合作機制尚未恢復,但中國仍將持續扮演推動全球經濟成長的關鍵力量。
中國經濟網報道,多家國際機構的2024年宏觀經濟展望報告陸續出爐,其中「全球經濟發展將放緩」成主要共識之一。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表示,全球多邊合作機制受疫情衝擊尚未恢復,特別是美國單邊主義行徑使得全球經濟在後疫情時代難以步入全面復蘇的快節奏軌道。
全球經濟碎片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王一鳴表示,回顧本世紀前十年,全球經濟較快增長、供應鏈體系不斷完善與全球化的加速是分不開的。當前全球化面臨逆流,貿易保護和單邊主義加劇,美國等西方國家推動所謂的「脫鈎」操作,將加劇全球經濟碎片化,使得全球經濟復蘇緩慢且不均衡,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
「中美應不折不扣落實舊金山會晤共識,這對修復多邊主義機制和推動全球經貿復蘇具有重要意義。」朱光耀表示,當前人工智能蓬勃發展,對第四次產業革命產生極大推動力,已成為全球經濟未來發展一大趨勢。國際社會亟需在相關政策框架、治理安排方面達成一致協議。但目前部分美政客在這一問題上極其短視,在晶片、人工智能等領域對中國極力打壓,正阻礙著這一領域實現全球合作。
去美元化成未來趨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執行局副主任陳文玲重點分析了美國貨幣政策調整給2024年全球經濟帶來的新風險。她表示,美國「歷史性」的貨幣緊縮週期或將宣告結束,新的一年美貨幣政策何時轉向寬鬆、是否會再次造成流動性泛濫,是全世界都需警覺的問題。
陳文玲還表示,美國債務危機和金融風險使得愈來愈多國家質疑美元信用。目前,美國國債總額已經突破34萬億美元。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預算展望,未來30年,美國國債規模將增長近一倍。「去美元化」將可能成為未來主要發展趨勢,世界貨幣體系將迎來重大變革。
看好中國經濟增長
近期,多家國際組織和國際商業機構紛紛上調增長預期,為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由5%上調至5.4%,還將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值上調0.4個百分點至4.6%。
朱光耀表示,中國經濟積極復蘇的態勢已超出國際社會預期。這些國際機構上調預期有著堅實事實基礎。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宏觀政策組合拳成效不斷顯現,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鞏固,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進入2023年四季度,我國宏觀經濟繼續延續復蘇向好的態勢。國際機構預期普遍上調,說明國際社會仍看好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表示,疫情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相對較好,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也依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我們所面臨的是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煩惱,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也將為全球經濟復蘇繼續帶來充足的信心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