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房地產新形勢,過往政策顯然不合時宜,需要做出改變。(網絡圖片)
14號文提出了兩個重點目標,分別是「居者有其屋」、「讓商品房回歸商品屬性」。(網絡圖片)
今年9月,各項支持樓市政策在全國範圍內相繼落地,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當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房售價環比轉跌為持平,其中北京和上海均上升。由此可見,整體數據釋放了樓市正在轉好的信號,而中央推出的政策也讓樓市走勢也逐漸明朗。
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上罕見沒有提到「房住不炒」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取而代之的是「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事實上,今年初「疫情放開」後,樓市確實熱鬧了一把,大眾被壓抑多時的購買慾傾瀉而出,惟過後熱度未能維持,3月起整體購房情緒轉淡,由於未來經濟形勢和經濟壓力等原因,剛需和改善型群體的購房熱情大不如前,需求釋放緩慢。不過,個別城市有核心地段的豪宅產品出現搶購熱潮,也就是說,部分傾向置業投資的買家,在現今經濟環境下會把豪宅當作保值增值的產品之一。可見,房地產市場正邁向一個新變局。
為適應房地產新形勢,過往政策顯然不合時宜,需要做出改變。換言之中央不提「房住不炒」。
相信也是為了新一輪房改政策鋪墊。就在上個月,中央發布《關於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國發【2023】14號文)(下稱:14號文)。以上被房地產業界稱為新一輪「房改政策」,當中提出了兩個重點目標,分別是「居者有其屋」、「讓商品房回歸商品屬性」。後者主要針對改善型買家和傾向投資性質買家,這不單是中央「穩房價」的一個政策支持,也為商品房明確了投資價值,為優質、高質樓盤擴大買家市場。
據了解,「讓商品房回歸商品屬性」是在供給側調整住房供給結構,意味著商品房將逐步取消限購、限售等樓市調整政策,回歸商品屬性,未來基本的剛性居住需求將主要由保障性住房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