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多國央行維持利率不變,但高息環境還將維持一段時間。(美聯社圖片)
分析師指出,通脹雖然趨緩,不代表「迷霧消散」。(美聯社圖片)
繼美聯儲、歐洲央行對利率按兵不動後,捷克、紐西蘭、法國與加拿大央行也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則已開啟降息節奏,是否持續兩年多的全球升息環境,終於迎來轉折點?
高盛首席歐洲經濟學家史泰恩指出,在歐元區、美國等主要經濟體,消費者物價漲幅已從顛峰水準腰斬,以致「愈來愈多人認為如今通脹問題已被控制住了。依我之見,的確是如此」。
然而,央行決策官員卻仍不敢輕言已經戰勝通脹。近日來,包括ECB總裁拉加德、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和英國央行總裁貝利,全都異口同聲堅稱,縱使跡象顯示消費者物價通脹正在減退,日後進一步升息仍是檯面上的選項。
地緣政治恐觸發新一輪通脹
央行官員不希望投資人誤以為降息時點將至,那將摜壓國債殖利率並造成近來收緊的金融情勢再度鬆弛,給央行緩抑物價漲速的努力扯後腿。
另一因素是,近來數據是否果真驗證轉捩點已到,不確定性仍高,尤其央行曾誤判通脹情勢,此刻寧可審慎看待經濟預測,唯恐地緣政治局勢多變再度觸發新一波通脹震撼。
曾任職於美聯儲、現職為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的賈農,解析央行官員此時的心境:「得知自己落後曲線,最好火速升息急起直追時,你有充分信心認定這麼做是對的。等到接近你認為升息升夠的地步,對下一步該怎麼做就比較沒把握了。」
Pictet財富管理公司總經研究主管杜克羅傑指出,ECB和美聯儲一樣,都不願太早宣告打贏抗通脹之役,「以免在兩年內二度犯了低估通脹的錯誤」。
仍有許多「迷霧未散」
品浩(PIMCO)董事總經理與經濟分析師衛艾婷認為,目前歐美通脹趨勢都往正確方向前進,但那不表示如今已完全脫離險境。她指出,近來通脹降溫的主因,是「疫情相關效應減退」,例如供應鏈瓶頸已打通,財政擴張的刺激力道也減弱。
但她指出,此刻仍有許多迷霧未散,例如央行「仍擔心,一旦這些疫情相關的扭曲消退,基礎通脹趨勢會朝什麼方向走?需要給勞動市場加諸多大痛苦,才能把通膨控制下來?」
更何況,地緣政治詭譎多變的環境下,供應鏈震撼仍可能捲土重來,再加上貿易糾紛加劇導致供應鏈碎片化的展望,所謂「通脹肯定已經撲滅」的說詞,也許不久就會顯得太一廂情願。
曾任職於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的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卡本特說:「我不認為他們(央行決策官員)任一人準備拉開布條,宣告:『任務完成』。我認為,過去兩年半來的經驗已顯示預測有多棘手。我認為央行官員現在都服下足夠劑量的謙卑,體認到要確定未來走向有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