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於下月和12月分別調升使用率較高的七個公共停車場收費,引起許多居民反彈,澳門昂貴的泊車問題再度觸動居民的痛點,不少網絡言論揚言要發動遊行。上一次居民遊行在2018年中,他們抗議當局修改《道路交通法》,大幅提高違泊的罰款,最終當局在遊行前緊急宣布擱置有關修法的公開諮詢。
取消路邊泊位、提高違泊罰款、鼓勵公交出行,一直是彼此之間相互牽動的矛盾問題。雖然根據政府數據,目前公共停車場數量與澳門私家車數量相比,應該是遠遠供過於求,但是由於分布位置的問題,在人口密集的澳門半島,停車難、停車貴,始終沒有解決。坊間一直認為,每當政府調整停車政策,例如增加停車場收費、取消月票制度或是其他管理方式的改變,都會帶動私人車位價值的增加。
因此這一次也不例外,人們不能理解為何政府在社會福利支出上不曾吝嗇,卻要計較停車位收費一蚊兩蚊錢,何況澳門公共停車場始終處於盈利狀態。
根據交通局資料,今年第二季交通局管理的公共停車場泊車收入為824萬元,是自2022年第一季以來新高。雖然總支出也在增加,但第二季仍盈利102萬多元。至於外判特許經營的公共停車場方面,今年第二季度的回報金收入為2,768萬元,雖然較去年第二季有所減少,但仍為過去四季以來最高。可以理解為,公共停車場名之為「公共」,一直有穩定且可觀的收益。
另外,本澳許多公共停車場特許經營權都由奧佰公司取得,根據該公司向港交所提交的上市文件,特區政府在2015年及2016年兩次批准公共停車場大幅加價,令該公司獲利與毛利率大幅提升。當時已經引起不少質疑。而今次加價的停車場中,亦可見該公司的身影。
對於是次停車場加價的原因,有人認為當前泊車資源匱乏,此舉有助提升繁忙時段公共停車場的流轉率。這種以價格改善停車問題的作法是否有效,有待時間來證明。但若部分停車場使用率低,是否應該已推出優惠時段的作法吸引民眾使用,而非在熱門停車場加價逼迫大家退場,這樣是否更讓人容易接受呢?
許多民眾不滿的是,疫情過後人工還未加過,生活成本卻有增無減。公共停車場既然為公共,調整收費是否有科學依據?甚麼因素影響停車場營運成本?加價又會如何改善泊車難問題?這些都需要當局出面清楚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