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今(27)日公布「新馬路片區活化計劃」,包括重點活化及保育14號及16號碼頭,以及「澳門皇宮」,其中「澳門皇宮」活化後將停泊於重整後的14號碼頭,同時重整金碧文娛中心,屆時引入潮流產品到金碧文娛中心,為片區增加新活力點,亦將提供平台予本澳中小企售賣特色或原創商品。據文化局介紹,是次計劃當中有部份文物建築屬於企業物業,即內港14及16號碼頭,以及「澳門皇宮」屬澳娛物業,政府毋須投入相關預算,因此活化計劃總預算1,200萬元。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為落實「一基地」的建設工作、主動對接「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特區政府加大力度促進本澳歷史文化資源的轉化利用,與綜合旅遊休閒企業聯手,進一步擴大活化歷史片區的規劃,拓展更多活化項目,更有效發揮「文化+ 」的作用,並推動企業更好履行投入非博彩項目的承諾。早前已經向大家介紹了福隆新街步行區、媽閣塘片區、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以及大炮台和周邊空間的活化利用計劃方向。在接連這幾天,當局將會陸續介紹餘下的片區活化計劃。
她表示,新馬路片區與十月初五街等一帶的舊城區曾是澳門最繁華的商業區,昔日新馬路兩旁開設了各式各樣的藥房、珠寶金行、銀行、傳統的當舖和時裝店等,旁邊的小巷亦有很多特色餐廳,人來人往,到了夜晚仍然非常熱鬧。但自從港澳碼頭搬遷到外港,以及新馬路上一些著名的酒店及商舖停業後,本來靠近16號碼頭最興旺的一帶逐漸衰落,人流聚集在新馬路另一端,以致新馬路附近的十月初五街、草堆街等一帶的內街逐漸式微。
歐陽瑜表示,事實上,新馬路上有著很不同風格的建築,富有獨特的情懷,自上世紀50年代起,吸引了不少著名電影來到新馬路及內港一帶取景。今年農曆新年舉行的「新馬路任我行」試行計劃,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遊客走進新馬路,普遍反應正面,期望透過與企業協同聯動,開展更廣泛多樣及長期的規劃,令新馬路的歷史建築及文化氛圍更好地轉化利用, 凸出澳門的特色並注入創新的元素,創設更多文旅項目,豐富市民的休閒生活,增強對遊客吸引力,帶動文化產業及該區的中小企,同時促進文化的永續發展。
據文化局介紹,特區政府工作團隊包括文化局、市政署、交通事務局、土地工務局、海事及水務局、治安警察局和消防局等部門,持續進行籌備工作,並聯同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推進計劃。是次活化計劃將以新馬路為主軸,拓展和整合周邊街道和廣場空間,將經濟活力輻射至新馬路北段、內港碼頭、康公廟前地及司打口廣場一帶,配合傳統文化元素注入不同活動,整體提升周邊舊區活力及經濟發展。計劃將優化公共街區空間,增添藝術裝置吸引人流駐足,結合特色建築物活化利用,凝聚該區獨特的歷史文化元素,打造休閒舒適遊賞體驗的片區。
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將結合舊區特色及現代旅遊元素,把新馬路片區打造成全新的澳門文化地標潮區,引領新馬路東端的客源至西端及橫向街道。計劃包括活化及保育14號及16號碼頭、「澳門皇官」,同時重整金碧文娛中心,其中,活化後的“澳門皇官,將停泊於重整後的14號碼頭,引入潮流產品到金碧文娛中心,為片區增加新活力點,亦將提供平台予本澳中小企售賣特色或原創商品。此外,將為新馬路片區增添藝術燈飾裝置,令該區更為璀璨奪目,而周邊的橫向街道包括康公廟前地及司打口廣場將打造成文化藝術空間,計劃定期舉辦集藝術與美食於一體的市集等。更多詳細資料將於稍後公布。
負責活化的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常務董事何超鳳介紹,今年(2023年)年初已對14號及16號碼頭開展計劃,並已向工務局入則,希望今年底或明年初可開展硬件工程,預計項目建設需時兩年,希望能在2025年或不遲於2026年推出相關項目,讓市民及旅客能夠參觀體驗。
何超鳳又稱,已邀請內地專家對「澳門皇宮」開展研究最佳保育和修復方案,正積極探未來用途。同時將會保留內港16號碼頭的鐘樓屬歷史建築,碼頭內部加入新元素活化,至於碼頭連同「澳門皇宮」具體的活化元素,目前仍在構思當中。
此外,有傳媒關注新馬路及內港一帶的交通及水浸問題。歐陽瑜稱,新馬路片區現階段不會設步行區,因此交通不會有大規模改變,但若人流增多,當局將採取改善措施,並與各部門溝通協調,至於水浸問題,她認為本澳水浸問題日益改善,治水效果理想。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羅志堅則回應指,目前內港水浸情況已大大改善,加上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正開展,正是片區覆蓋範圍,相信工程完成後,情況會進一步改善。
至於當局與六大休閒企業合作活化六個歷史片區。歐陽瑜表示,六個活化片區並非有實質界線劃分,提到新馬路舊城區覆蓋面大,是政府重點活化區域,希望從可活化、具特色地點開始延伸,再利用企業引入發展概念,令中小企進駐片區從而活化,而金沙中國有限公司將負責益隆炮竹廠片區,銀河娛樂集團有限公司則負責荔枝碗船廠片區,並透露兩間休閒企業不僅限於活化一個片區,當局未來將公布更多片區計劃。(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