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今(14)日在澳門開幕,開幕式結束後進行了新聞發布會,中國貿促會聯絡部二級巡視員楊曉軍出席並介紹大會相關情況,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舜傑介紹首屆鏈博會的籌辦情況,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發布《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
楊曉軍首先介紹舉辦大會主要有三個目的,第一是向國內外工商界廣泛宣介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提升大灣區的全球影響力;第二是搭建國內外工商界深入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平台,促進合作共贏;第三是為大灣區發展提出工商界的意見,推動大灣區營造更加適合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
趙萍表示,為推動大灣區建設發展,深化大灣區內外互利合作,中國貿促會研究院撰寫了《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的成果文件發布。
報告主要內容有兩點,包括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基本情況及主要貢獻。
她介紹,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呈現三個主要特點。第一是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力度大。根據珠三角九市統計局、香港政府統計處、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數據,2021年,珠三角九市、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利用外資額分別為1707.88億、8849.5億和307.68億元人民幣。
第二是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熱情高。參與大灣區建設的國際工商企業來自30多個國家(地區),覆蓋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6大洲。除了粵港澳三地企業通過跨境投資參與大灣區建設,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企業主要來自新加坡、韓國、英屬維爾京群島、日本、開曼群島、英國、庫克群島和美國等。
第三是國際工商界在大灣區投資範圍廣。外商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行業涵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批發零售業、租賃及商務服務業等20餘個行業,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汽車等萬億元級產業集群,以及數量眾多、類型豐富、體量龐大的銀行業機構。
在主要貢獻方面也有三方面,第一是促進大灣區先進製造業優化升級。國際工商界著眼於粵港澳大灣區製造產業門類眾多、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能力強的優勢,在大灣區積極布局全產業鏈,通過制定較高的供應鏈標準,助力大灣區製造業優化升級。2021年,珠三角九市先進製造業增值達到1.86萬億元人民幣。
第二是推動大灣區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香港、澳門服務業高度發達,珠三角九市服務業快速發展。2021年,香港專業及商用服務行業、金融服務業受國際工商界歡迎,兩者利用外資佔比達到84%。國際工商界投資澳門地區主要集中在博彩業、保險業和銀行業,3個行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佔比為83.43%。國際工商界投資珠三角九市的服務業主要集中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行業,三者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佔比為53.88%。國際工商界通過對接國際金融規則和標準,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朝著高度國際化方向發展。
第三是驅動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國際工商界創新資源豐富,在裝備製造、空間、生命科學與健康、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等領域具備技術優勢,通過科技創新提高大灣區科技發展水平,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發展壯大為新支柱產業。
另外,趙萍又表示,未來,國際工商界對投資粵港澳大灣區持積極態度,九成以上受訪企業擬擴大或保持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規模。而國際工商界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主要原因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地處「廣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經濟圈以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兩大對外窗口城市的深度融合區域,背靠廣闊的經濟腹地,是中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海、陸、空、鐵一體化的交通網絡,具有連接內外市場的便利優勢;是世界級製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聚集區。此外,國際工商界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具成長潛力的三大領域是數字經濟、綠色金融和文旅產業。其中,在珠三角九市,數字經濟產業受到國際工商界青睞。在澳門,「旅遊+」將是國際工商界投資重點。澳門特區政府發展文旅產業,提出「旅遊+」概念,把旅遊作為帶動不同產業發展的核心內容之一,包括「旅遊+會展、+體育、+文創、+電商」等,通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聯合舉辦跨境文化、節慶、賽事活動,開發跨境「一程多站」旅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