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核污水引發民眾恐慌,有街市魚檔攤販表示生意確實受影響。(林嘉欣攝)
有攤販表示,核污水加上澳車北上,令生意額大受打擊。(林嘉欣攝)
自日本將核污水排放後,涉及受影響行業不少,有街市魚檔攤販指相關消息一出,購買顧客減少。有市民受訪時表示受污染水未有咁快到,不需要擔心,會繼續購買海產食用。市販互助會會長柯清煌則表示目前暫時未有收到攤販求助,會密切與市政署關注及準備後續預案。【本報記者林嘉欣報道】
柯清煌指出,自日本排水後,街市客流未有明顯減少,目前正在觀察中,不過最擔心是海水一直被污染,愈來愈嚴重,如果之後真的有地區檢測到產品有問題,「啲人唔會再買(水產品)」,這樣整個業界及漁民將大受打擊,現在市民在購買產品的時候都沒有明顯很害怕,形容「大家知道未殺到嚟。」他稱,業界現時還在觀望中,萬一真的出現上述情況時,希望政府可以引導受影響攤販轉變售賣方式或轉型等,又呼籲攤販要配合市政署進行相關抽查工作。至於後續預案方面,他指目前互助會將密切與市政署關注影響程度嚴峻時如何應對,暫時不會正式明顯如何行動。
市民指會繼續食用海產
核污水排出影響市民購買海產意欲,不過亦有市民表示,現在是購買內地貨的海產,加上「排水都無咁快嚟到,洗乜驚」,接下來會購買和食用海產,現在差不多是每隔一日吃一次,不會因為排水就不吃。至於海產價格方面都不會太在乎,直言「貴有貴食、平有平食。」
攤販嘆生意大減八成
有街市魚檔攤販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相關消息一出後,顧客確實有所減少,形容銷售情況惡劣,現時只能等待大家習慣,除非大家都不吃,那就沒有辦法了。至於來貨價格方面,其實相差無幾,出售的貨源均來自本澳及內地。
有攤販稱,有市民不買海產反而查詢是否有鹽出售,因為魚檔在雪藏海產時需要加入鹽,不過並沒有出售。
攤販又指出,現時周末「澳車北上」再加上日本排放核污水的消息雙重打擊下,周日生意大減八成,周一情況有少許改善,但其實「澳車北上」情況比核污水消息打擊更大。攤販表示,不反對大家北上消費,但有客人一周會前往內地購買一次餸菜,一次買夠七日食用,對本澳攤販來說,等於永遠失去這名顧客,對攤販打擊甚大。
議員倡設跨國核污染求償預案及機制
對於日本排放核污水,議員鄭安庭提出一些建議,包括提出建立跨國核污染求償預案和機制,倘若有本澳的居民和企業直接或間接因日本核污染而遭受損失,政府應協助居民進行跨國索償,保障居民的合法權益。此外,亦建議政府對產自核污染風險區域或可能使用具污染風險原材料的各類日本工業製品的進口把好安全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