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條跨海大橋建八線行車

設隔風屏障計劃明年動工
24/11/2016
19735
收藏
分享
設隔風屏障計劃明年動工
設隔風屏障計劃明年動工

特區政府正籌劃興建第四條跨海通道,建設發展辦公室主任周惠民昨日表示,第四條跨海大橋工程將引入項目管理制度及工料測量制度,保證工程設計前期作審查,施工期作監督,費用預算亦會作評估,讓整體計劃在可控的條件下運作,目標是工程能按期完成。

建設辦公室主任周惠民及代副主任張嘉倫昨(23)日出席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第四條跨海大橋計劃。周惠民表示,無論費用還是工期長度,大橋設計都比海底隧道好,現擬設計八線行車,其中兩條為電單車專道。工程正等候中央對用海方面作審批,目標 2017年內動工。

當局預計第四條跨海大橋落成後,可紓緩現有大橋車流量。 (資料圖片)

擬建隔風屏障可減風速40%

周惠民表示,大橋計劃在西灣大橋東側,起點為新城A區南下方,連接至新城E1區近北安碼頭出入境事務廳附近,特點是A區的起橋位將有通道連接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對本澳交通可起到重要作用。考慮到本澳有十多萬輛電單車,未來第四條跨海大橋計劃八線行車,其中兩條供電單車通行,並計劃建設隔風屏障,預料可減低風速40%。他提到目前進度,已完成16項專項研究,正準備招投標的前期工作,只要中央審批核準,就可以立即「上馬」,預計明年動工,按照一般國際橋樑施工期考量,長度2.5公里橋樑工期大概需要兩年半到三年,但實際仍然要完成深化設計後才能公布。

新跨海大橋可分流防擠塞

周惠民指出,第四條跨海大橋肩負分擔三大橋壓力的重任,預計能分流西灣大橋車流約12%、友誼大橋15%至20%,預料每日可承載七萬至八萬車輛流量。大橋航空限制高度 53米,亦有海上通航限制,故只有約20米的空間。

對於有市民建議綠色出行,設計行人道及單車道,周惠民回應稱「有空間」,但需再配合各方面條件作探討及考慮,會衡量安全性與可行性,可配合整體交通政策作深入探討。對於有市民建議增設出口分流車輛,周惠民認為可行;亦有市民認為大橋擠塞的原因多為交通意外,因此大橋路肩寬度可考慮擴闊至能容納汽車,在發生意外時能迅速解決救援及擠塞問題。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