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以「現代貨幣理論」

促進澳門經濟復甦
10/08/2023
11550
收藏
分享
促進澳門經濟復甦

經歷過疫症衝擊以及全球政治環境動盪,世界各地均無可避免地面臨經濟環境下行的狀況,各國政府與全球經濟學家不斷尋求解救良方,其中「現代貨幣理論」,簡稱MMT的經濟學理論,在眾多學說當中突圍而出,受到多個國家政府的青睞,紛紛仿效借助理論盼望令經濟谷底反彈。

現代貨幣理論在經濟學界中爭議巨大,批評者與擔憂者眾,但不得不承認其導出的貨幣本質的真相,意思是指個人或者家庭的財政運用上,必先要先賺取金錢,才能夠應付支出,並且根據自己的基本收入來控制支出,務求達到家庭或個人的收支平衡,甚至有儲蓄盈餘。這固然是普羅大眾的理財觀念,但MMT理論指出的是,一個國家或者政府並不應保持這種觀念,因為他們擁有貨幣的發行權,俗白一點說:「他們是可以印銀紙的」。例如某些國家的財政量化寬鬆政策,又或者放寬國家負債比例等等行為,都正正是採取了MMT貨幣理論。MMT理論實際上打破了赤字迷思,赤裸裸地導出「政府根本不會缺錢」的狀況。當然,眾所周知,濫發貨幣可能會導致物價通脹失控,貨幣貶值,事實上亦有不少國家因濫發貨幣,導致整個國家破產的失敗例子,故此MMT的基本運用原則,就是在限制物價通脹之下,透過貨幣寬鬆去刺激市場消費,滿足社會服務需求,充分調動社會的閑置力量,在理想狀態下達致降低失業率。

MMT理論只適用於擁有貨幣主權的國家和地區,澳門在中央政府支持下作為特別行政區,在《基本法》下正正擁有自己貨幣「澳門元」的發行權及自主權,我們固然不希望特區政府會重蹈失敗國家濫發貨幣的覆轍,但MMT理論卻正好提醒特區政府,不應死死地抱着對財政盈餘的執着,並且要拋開對收支平衡的舊有觀念,相反,特區政府更加應該積極運用可發行貨幣的自主優勢,在稅收以及限制物價通脹措施的雙軌平衡下,適當善用財政貨幣政策,增加市場上貨幣流通量,大力支援民生,推動經濟活動,例如再度推出留澳消費措施、支援社區經濟的電子消費計劃、增加社服資助以增聘人手解決更多社會問題。

上述種種理論,雖然可能有人認為是痴人說夢,也令傳統經濟學者難以接受,畢竟大家都相信天下沒有免費午餐,也不相信錢會從天而降,但殘酷的是MMT理論告訴我們,既然貨幣是由政府自己印製的,政府永遠也不會缺錢,那麼執著於財政儲備盈餘以及收支平衡,也並無實際意義。中國人講求中庸之道,若能夠廣納百川,適當採取部份現代貨幣理論,對經濟復甦,以及澳門民生福祉,也許會帶來不一樣的良好效應。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