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3日為「國際復康日」,每年透過不同主題,宣揚「均等機會、全面參與」訊息。聯合國於1992年議定每年12月3日為「國際復康日」,目的在於促進殘疾人士就業,推廣建設暢通無障礙環境,讓殘疾人士在生活各方面均能達到全面參與和享有平等機會。
澳門特區政府為響應「國際復康日」,今年與12個社團及14間學校舉辦主題為「命運在我手」的生命教育推廣活動,由本月14日起至明年2月28日期間,到校進行22次推廣活動,加強學生對殘疾人士的認識和尊重,期望透過講座、微電影放映及理念分享,校園表演及工作坊等不同形式體驗活動,讓參加者有機會了解殘疾人士的勵志故事,學習包容共濟、奮發向上精神。特區政府對殘疾人士關愛有嘉,向殘疾人士提供生活津貼,向聘用殘疾人士僱主提供稅務優惠,鼓勵僱主聘用殘疾人士。
然而,殘疾人士認為,他們獲得關愛,但欠缺公平公義。視障人士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張志邦說,他們要的不是太多的關愛,他們要的是公平公義,希望有全面參與和享有平等機會,自食其力,有尊嚴有自尊地生活,「關愛」就決定了傷殘人只能成為弱者,不能公平的生活,傷殘人士雖然在某一方面有缺陷,但不代表他們的能力比健全人士遜色,他們也有自理能力,希望像平常人一樣,擁有教育、工作機會,但社會上許多的不諒解造就了大家只會以同情、可憐的眼光看待他們,令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一次又一次被拒諸門外,想找到工作非常困難。不少殘疾人士,其能力確實不比健全人士遜色,要融入社會自力更生,需要社會支持。「國際復康日」目的在於促進殘疾人士就業,最重要是有政府政策推動,建設暢通的無障礙環境,致力改善交通設施,使更多殘疾人士可以更方便使用公共交通服務,為殘疾待業人士提供各項就業支援和培訓服務,更要特別加強對僱主的支援和鼓勵,聘用殘疾人士。
推動殘疾人士就業和無障礙環境,絕對不能單靠政府一己之力,乃須靠整體社會群策群力,尤其教育年輕一代,理解殘疾人士所面對困難,消除他們對殘疾人士的偏見,讓殘疾人在與他人平等的基礎上,充分和切實地參與及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