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心理健康

別讓憾事一再發生
31/07/2023
25732
收藏
分享
別讓憾事一再發生
別讓憾事一再發生

近日本澳發生一宗自殺事件,引發社會震撼,死者為微辣公司前員工,事發後有關該公司的諸多爭議成為網絡熱議的話題。在一連串爭議背後,不能忽略的是愈來愈常見的自殺事件,與社會變遷之下,民眾的心理健康問題。

根據衛生局澳門自殺死亡監測結果,本澳今年首季錄得16男7女共23宗自殺死亡個案,年齡介乎18至92歲,較上一季增加八宗,根據資料分析,本季死者的自殺可能原因主要與精神疾病、慢性或生理疾病有關。

另據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去年在立法會回答議員提問時透露的數據,2021年,山頂醫院精神科門診的服務量超過4.5萬人次,按年上升13%;衛生中心心理保健門診約6,500人次,按年上升35%;而資助非牟利醫療機構提供心理諮詢服務1,800人次。2019年,全澳門的心理治療師及精神科醫生有78人,至2022年增至99人;而衛生局的相關人員在2019年有32人,2022年有41人。

事實上,心理健康問題常常是現代社會下隱而不顯的社會危機。面對各種不同的心理壓力與環境變化,如果情緒的疏導與處理不當,往往會衍生出長期性的心理問題。而生理性的心理疾病同樣會被社會變遷所觸發,讓情緒症狀頻頻出現,影響日常生活,形成惡性循環。

心理疾病往往是人們不願意面對的疾病,傳統觀念下心理問題常常與精神問題混淆,從而不願將心裡的困難說予人知,更不願意就醫,讓疾病得不到專業的醫治,以及得不到身旁親友的理解與關懷。

抑鬱症患者最需要的是陪伴和接受,而不是道德綁架他們,意圖把他們「改邪歸正」。抑鬱症從來不是一個怪病,飽受這個困擾的人很多,只要願意透露一點點訊息給身邊的人,就已是求救的信號。

太多自殺的憾事不斷發生,在在都提醒我們要多多關心身邊的人,而現今網絡社交與現實生活已沒有界限,許多匿名的網絡言論往往帶有極大的殺傷力,或許我們都心存善念,不口出惡言,不要用激烈的言語發洩情緒、不要自以為是的「肉搜」或「公審」,那麼世界上受傷的人或許會少一點,遺憾也會少一點。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