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知多少?

本澳高中生平均不及格
21/11/2016
26434
收藏
分享
本澳高中生平均不及格
本澳高中生平均不及格
本澳高中生平均不及格

澳門作為東西文化共融之地,400多年來造就了特有的文化景觀,除了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外,也有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於2006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今已屆滿十年,然而本澳居民對歷史城區或能如數家珍,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多少項?有甚麼認識?恐怕知之有限。街總早前對本澳高中生進行調查,發現他們的了解程度平均分為5.07分(滿分十分);感興趣程度的評分也只有5.28分,顯示政府對相關資訊的推廣仍有待加強。

「媽祖信俗」是調查中最多學生知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為媽祖閣。( 新華社圖片)

為了解本澳高中生對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程度,街總於今年8月至9月期間透過街訪,訪問897名本澳高中生。街總文康委員會主任甄慶華昨日在新聞發布會表示,受訪學生大部分都是電視電台(37.7%)、學校授課(36.1%)等渠道了解本澳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從政府網頁中得知的只有19%。其中最多人知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媽祖信俗」,其次是「粵劇」、「魚行醉龍節」。

近兩成受訪者認為不需認識

令人咋舌的是,被問到「澳門人是否需要認識本澳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題時,竟然有近兩成的高中生認為不需要認識。

街總文康委員會委員周家裕指出,調查發現高三學生較沒有空餘時間參與相關活動,認為他們需要集中精神和時間準備升學,故建議應錯開升學壓力,從小鼓勵青少年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外,調查也發現高二學生在認識程度上的自我評分較高三學生高,但認識的非物質文遺數量卻比高三生少,周家裕認為,可能是政府在宣傳和推廣工作方面的不足,導致出現錯誤認知的情況。周家裕建議,政府應與學校、民間社團及文化團體等多方合作,針對調查結果中高中生接受度較高的「實地考察」、「影片觀賞」、「歷奇冒險」等形式著手,提供平台讓市民接觸相關資訊。

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十項,分別為粵港澳聯合申報的「粵劇」及「涼茶配製」、單獨申報的「木雕—澳門神像雕刻」、「南音說唱」、「道教科儀音樂」、「魚行醉龍節」、「媽祖信俗」、「哪吒信俗」、「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