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布自8月1日起限制鎵和鍺出口。(資料圖片)
有分析指出,限制出口短期影響較有限。(資料圖片)
商務部及海關總署宣布自 8 月 1 日起,將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其中包含金屬鎵、氮化鎵(多晶、單晶、晶片、外延片等多種形態)、鍺外延生長襯底等。出口商如果想開始或繼續出口,將需要向商務部申請許可證,並需要報告海外買家及其申請的詳細資訊。外界解讀,隨著美國和歐洲的技術貿易戰升級,中國正限制兩種不起眼但相當重要的金屬出口,以作為回擊。
鎵和鍺外觀呈銀白色,被歸類為「小金屬」,通常不會在自然界中單獨發現。它們是作為專注於其他更主流的原物料如鋅或氧化鋁等的精煉廠的副產品,以小濃度生產。
與銅或石油等其他大宗商品相比,鎵和鍺市場規模小,根據美國政府數據,2022年美國進口的金屬鎵和砷化鎵晶圓價值僅為2.25億美元,但兩種金屬在晶片製造、通訊設備和國防等領域具有廣泛的專業用途。
通訊 國防領域用途廣泛
鎵用於化合物半導體,可提供更快的運行速度、更低的功耗或更高的耐熱性,結合多種元素以提高電視和手機螢幕、太陽能電池板和雷達的傳送速率和效率。其中,氮化鎵已廣泛應用於為5G網路基站供電的晶片中,也被軍方應用於雷達系統中,並且愈來愈多應用於電動汽車充電器中;砷化鎵用於無線通訊和雷射器的一些元件。
至於鍺的用途包括光纖電纜通訊、太陽能電池板、LED及軍方的熱成像錄影機,另有夜視鏡和太空探索,像大部分衛星都採用鍺基太陽能電池供電。
佔全球供應鏈逾80%
根據歐盟今年對關鍵原物料的研究,中國絕對是這兩種金屬的最大來源國,佔鎵供應的94%和鍺的83%。
中國的鎵、鍺產品主要出口至日本、德國等地。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中國共出口鎵產品94399噸,其中第一大出口地為日本,出口量佔比為37.8%;其次是德國,佔三成;荷蘭排名第三,出口量佔超兩成。同期,中國出口鍺的氧化物及二氧化鋯1927.6噸,其中日本亦佔三成,法國佔14.4%,德國佔13.3%,美國佔6.3%。
有分析認為,中國這一舉動將造成科技、電訊、能源製造商和汽車產業及客戶生產放緩或價格上漲。但有部分中國企業擔心出口管制可能適得其反,在經濟低迷時反而影響中國廠業務,短期對國際市場影響有限。
美媒:耶倫訪華時的談判籌碼
《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數據指出,2018至2021年,美國53%的鎵自中國進口,2019年美國對中國的鎵課徵更高關稅後,進口量下降。
「關鍵金屬研究機構」(Critical Mineral Institute)董事會成員尼爾(Alastair Neill)表示,中國這項措施將對半導體產業產生立即連鎖效應,特別是「高效能晶片」。
報道還提到,由於中國商務部的公告並沒有提到具體細節,意味北京仍欲以此新措施,作為與美國的談判籌碼。
此公告發布的時機點,是在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計畫6日訪華、會見中方高層之前;此外,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預計在未來幾個月訪問中國。
韓:短期影響有限
另外,韓國方面表示,中國限制出口用於生產晶片的金屬,其短期影響有限。韓國產業部周二在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該部門與半導體、顯示器行業和行業協會的高層主管召開了會議。與會代表指稱,中國對金屬鎵實施出口管制,直接影響可能不大,這種金屬用於研發下一代晶片。
在顯示螢幕方面,鎵用於製造OLED面板,但韓國公司同時從美國和中國進口,也有庫存。此外,鍺在晶片加工中的功能是可替代的,進口也可以實現多元化。
外交部:不針對任何國家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二在例行記者會回應稱,中國始終致力於維護全球產供鏈的安全穩定,始終執行公正、合理、非歧視的出口管制措施。中國政府依法對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的通行做法,不針對任何特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