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極端天氣頻發,內港一帶往往出現嚴重水浸,為此政府已完成內港北泵站,並正進行內港南泵站的施工。然後,審計署報告指出,動用逾億公帑建設的內港北泵站,實際上只能應付十年一遇降雨強度。現時颱風季節即將到來,長年飽受水浸困擾的內港居民和商戶對相關情況感到擔憂。
曾有內港居民和商戶向本人反映,天鴿期間,海水從渠網和堤岸一湧而上,在短短十幾分鐘之內,水浸高度約達兩米,因此被困住唐樓和商鋪上層,斷水斷電,艱難求生。同時,水浸對區內居民及商戶造成難以計算的財產損失。因此居民期望泵站和雨水箱涵等防洪排澇設施,能足以抵消暴雨和海水倒灌的速度,永久性解決區內水浸問題。
對於內港北泵站,本人建議政府盡早向社會公佈升級措施,提升內港北雨水泵站的效率,令其足以抵禦嚴重的風暴潮,以及制定短期的彌補措施,協助居民和商戶安全度過即將到來的颱風季節。
審計署指出,內港北雨水泵站在排澇標準選用上存在問題的原因,在於各部門存在各自為政與粗疏大意的情況。本人建議政府加強跨部門合作,並強化對內港南泵站工程各環節的監管,確保能夠達到政府承諾的50年一遇的排澇標準。
政府指出,排澇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集水、儲水、排水等設施協同聯動才能達到最佳的排澇效果。在建好箱涵渠和排水泵房之後,未來尚需逐步更換和擴大舊區上游的渠網。本人期望政府在跨部門合作的基礎上,有序加快實施渠網的升級工作。